大堯溝村

大堯溝村

大堯溝村位於谷里鎮東部於小小協鎮相鄰磁萊鐵路。蒙館路在大堯溝村北穿插而過。全村共有415戶,人口1500人,耕地面積1100畝,全村共有黨員48名,分4個黨小組,分8個生產組,該村交通便利。蒙館路與牛石路交會於谷里,濟萊鐵路、京滬高速公路從此通過。東距新泰25公里,西至樓德25公里。黨員48名。黨支部成員3名,設書記、副書記、委員各一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堯溝村
  • 位於:山東省
  • 耕地面積:1100畝
  • 全村共有:415戶
村莊概況,村莊詳情,大堯溝村新農村建設,

村莊概況

大堯溝村新泰市谷里鎮東部與小協鎮相鄰磁萊鐵路。蒙館路在大堯溝村北穿插而過。人口1500人,全村共有黨員48名,分4個黨小組,分8個生產組,該村交通便利。註:政府查詢中此村莊明為:大溝村,百度、google地圖名稱為大溝村。
大窯溝村地理位置

村莊詳情

該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駐地有建新煤礦,具備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該村注重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和帶煮朽講和領全體村民,從實際出發,立足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特色優勢和產業優勢,向綜合經營邁進,探索出“因村制宜,多措並舉,綜合經營”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走集體、農戶共同富裕道路,集體和民眾經濟收入不斷增加,民生事業不斷發展故拜棗,民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連年被評為“先墓虹詢進基層黨組織”、“谷里鎮經濟強村”、“尊師重教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大堯溝村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適合農作物生長;又處交通要道。其經濟發展有四個興旺時期。隋唐時期,大堯溝村經濟發展以陶瓷生產為標誌,近幾年陸續出土的大量陶瓷片可以證明。夾雜土陶片的土層厚達1-2米,面積總計百畝以上。主要是碗、盆、罐之類的陶瓷,還有許多用以墊放盆、罐坯子的三角支架和圓形墊圈。農業合作化初期。1955年春,在互助組的基礎上成立了三個初級社,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引進良種,社員積極性高漲,當年獲得大豐收,社員收入超過單幹戶,很多單幹戶紛紛要求入社。村民勤勞勇敢,精誠團結,具有英勇鬥爭的光榮傳統。副業有建築、運輸、磚瓦窯、石灰窯、木業、水泥,還有林場、菜園等,社員收入不斷提高。清末張姓興旺。那時,經濟作物以養蠶業、種植花生為主。谷里養蠶戶占70%以上,柴汶河南岸是千畝桑園,希姜棕年產蠶繭達萬斤以上,品質優良,遠銷國外。花生產量櫃勸循鑽高,品質好出米率高達75%以上,在外地享有盛名。歷史上土陶業的興起,養蠶抽絲業的興旺,圍牆寨門的興建;解放後互助組、農業社的成立,文化活動的開察少霉展,物質生活的飛躍都走到了周邊村莊的前頭。2村莊歷史隋唐大地業於十年,村民為避戰敵遷次定居,已燒制陶瓷業為業,且村中有故堯溝後於小堯溝對稱大堯溝,一九四二年展新寧縣,一九五六年展新泰縣。

大堯溝村新農村建設

大堯溝村目前已建成併入住居民樓6棟,文化活動中心樓一座,村級衛生院一處。黨員活動室,閱覽室等設施。村內建設達到綠化‘淨化、美化、方便化標註。村領導重視村級場所建設,為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切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斷強化責任落實,全力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高標準建設。
為了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程建成黨員民眾滿意工程,該村嚴格標準,嚴把建設關口,實行三個統一:即統一建設標準,嚴格按照市委設計標準施工;統一建設單位該鎮在財政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上,捨得投入,捨得花錢,做到不要村里一分錢,不增加農民負擔。在市委對每個新建場所補助3萬元基礎上,剩餘8萬元的資金缺口,全部由鎮政府投入,總投資達到40多萬元,並槳探設立專帳,專款專用,從根本上解決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資金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