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區(Tai Po)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範圍包括大埔、大埔滘、汀角、船灣、以及部份的西貢半島北部地方,總面積約為 14,800 公頃,是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區域。大埔區位處新界中部,南起大埔滘,北至八仙嶺,西瀕大刀屻,東跨吐露港,包括對岸西貢北的十四鄉、黃竹塱及離島塔門、平洲、赤洲等。
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沿革,建築特色,歷史文物,
簡介
歷史沿革
建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由當時的七約鄉民集資興建,作為七約鄉公所辦事處;至1954年新鄉公所落成後,該廟改為供奉文武二帝。
文武廟內供奉神像原木牌,1985年改為文武二帝聖塑像。
該廟於1984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建築特色
該座文武廟,是新界首座受保護的建築物,亦是典型的古式建築,四周建有圍牆,以保持廟宇的清靜。廟內採用對稱布局,中軸兩旁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正門入口,第二部分是露天庭園及偏廂,第三部分是大殿。廟宇的入口以青磚和磨光花崗石塊築成,兩道側牆及屋脊均有灰泥懸飾,屋頂邊緣的檐板更是典型新界建築物的特色。中庭兩側共有八個廂房,入口兩側的廂房,曾是鄉紳旅客旅經大埔時度宿的地方。
歷史文物
廟中新舊碑記均為研究大埔早期歷史文獻。內有1902年(光緒廿八年)鑄造香爐。殿前橫樑懸掛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之“一心千古”木匾。殿前柱上為1893年(光緒十九年)木聯:“德耀中天,翰墨流香昭日月;功崇外域,英風義勇富乾坤。” 殿內神龕中奉“九天開化文昌帝君”,“敕封忠義關聖帝君”。龕聯:“六府高居,萬古文章留翰墨;三分平定,千秋武烈壯乾坤。”左旁為“福德龍神位”,右旁有劍魚喙骨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