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的政治社會學分析》是200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蘭。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的政治社會學分析
- 作者:王春蘭
- 頁數:245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6-1
- 開本:16
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信息
作 者:王春蘭 著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6-1
版 次:1
頁 數:245
字 數:311000
印刷時間:2009-6-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208085497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中國已經開始進入利益博弈時代。大城市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是利益衝突與博弈集中表現的地點。本書借鑑地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理論和方法,以利益衝突與博弈為切入點,考察城市化過程的重要方面——人口空間演變的微觀過程與巨觀表征,剖析政府——商業利益群體——民眾之間的三角博弈,對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的推動作用及其內在機理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討論了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所引發的若干城市問題,並揭示了其中的社會政策內涵,對城市巨觀決策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本研究主要以上海市為案例進行實證分析,書中所引介的文獻資料與觀點,反映了國際、國內城市研究界對中國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研究的最新動態,因而對其他大城市的同類研究也有一定借鑑作用。本書可供從事中國城市發展、城市規劃、城市管理等研究的人員閱讀和參考,也可供政府相關決策部門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王春蘭,女,1980年4月出生於安徽潛山縣。2008年在華東師範大學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市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已在《公共管理學報》、《城市問題》等刊物學術論文十多篇,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國家社會科學、省部級基金項目以及政府諮詢課題。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提出
1.1.1 大城市人口空間分布理論研究與政策實踐面臨困境
1.1.2 大城市人口空間分布理論研究與政策實踐的局限性分析
1.1.3 大城市人口空間分布理論研究與政策實踐迎來轉折點
1.1.4 本文研究視角與研究路徑
1.2 相關概念辨析
1.2.1 “衝突”概念辨析
1.2.2 “博弈”概念辨析
1.3 研究內容、方法與創新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創新之處
第2章 國內外相關研究回顧
2.1 城市政治相關研究
2.1.1 衝突理論主要觀點回顧
2.1.2 城市政治與利益博弈相關研究
2.2 大城市人口遷居研究
2.2.1 國外相關研究
2.2.2 國內相關研究
2.3 大城市人口空間格局變動研究
2.3.1 國外相關研究
2.3.2 國內相關研究
2.4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動力機制研究
2.4.1 國外相關研究
2.4.2 國內相關研究
2.5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所引發問題相關研究
2.5.1 國外相關研究
2.5.2 國內相關研究
2.6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研究的評價
第3章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的時代背景
3.1 中國社會利益格局嬗變
3.1.1 改革開放之前相對均衡靜止的利益格局
3.1.2 改革開放以後加劇的利益分化過程
3.1.3 當代中國社會的利益衝突與利益博弈
3.2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轉變
3.2.1 1950-1970年代“以階級鬥爭為綱”及其負面影響
3.2.2 1980-1990年代“唯經濟建設為中心”與經濟社會發展失衡
3.2.3 21世紀科學發展觀與“社會與經濟建設並舉”
3.3 全球化浪潮及其對大城市發展的影響
3.3.1 “全球化”的內涵及其發展趨勢
3.3.2 全球城市體系發育與城市競爭
3.3.3 全球化對大城市發展的影響
3.4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巨觀人口空間格局轉變
3.4.1 中國人口朝東部地區集聚態勢
3.4.2 東部地區人口朝少數省市集中態勢
3.4.3 東部少數大城市人口集聚態勢
第4章 大城市若干主要利益主體行為的分析
4.1 “利益”相關概念辨析
4.1.1 “利益”的內涵與特徵
4.1.2 利益主體的界定及其特徵
4.1.3 利益群體與利益集團
4.1.4 利益的層次性
4.1.5 利益關係、利益衝突與妥協機制
4.2 政府行為的分析
4.2.1 “政府行為”的界定
4.2.2 政府行為的公共利益指向
4.2.3 政府行為的非公共利益指向
4.2.4 政府“比較利益人”
4.3 商業利益群體行為的分析
4.3.1 商業利益群體的界定及其特徵
4.3.2 有關“理性經濟人”假設的辨析
4.3.3 商業利益群體利潤最大化目標指向與非道德因素
4.4 民眾行為的分析
4.4.1 大城市社會分層
4.4.2 民眾“自利人”
第5章 上海城市化推進過程中的利益衝突與博弈
5.1 “城市化”相關概念辨析
5.1.1 “城市化”概念辨析
5.1.2 大城市內部城市化發展的地域差異
5.2 1990年代以來上海城市化發展概況
5.2.1 城市化快速推進的社會背景
5.2.2 城市化歷史沿革
5.2.3 中心城區城市化發展
5.2.4 郊區城市化發展
5.3 政府與商業利益群體間的衝突與博弈
5.3.1 衝突與博弈的基礎——政府主導下的合作關係
5.3.2 政府與商業利益群體之間的衝突
5.3.3 政府主導策略:迎合
5.3.4 商業利益群體策略:“理性回應”
5.4 政府與民眾間的衝突與博弈
5.4.1 利益衝突與博弈的基礎——政府居支配地位的依賴關係
5.4.2 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衝突
5.4.3 政府策略:“柔性手段”與“強制手段”並存
5.4.4 民眾主導策略:“順從”與“有限抗爭”
5.5 開發商與民眾間的衝突與博弈
5.5.1 利益衝突與博弈的基礎:開發商主導下互不信任的關係
5.5.2 開發商與民眾之間的衝突
5.5.3 開發商策略:“強勢出擊、隨機應變”
5.5.4 民眾策略:“被迫適應”與“有限抗爭”
第6章 上海市人口空間演變的微觀過程與巨觀表征
6.1 中心城區人口遷居分析
6.1.1 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概況
6.1.2 盧灣區人口遷居流量、流向及遷居原因
6.1.3 盧灣區遷出人口結構特徵
6.1.4 盧灣區遷入人口結構特徵
6.2 近郊區人口遷居分析
6.2.1 浦東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概況
6.2.2 浦東新區人口遷居流量、流向及遷居原因
6.2.3 浦東新區遷出人口結構特徵
6.2.4 浦東新區遷入人口結構特徵
6.3 遠郊區人口遷居分析
6.3.1 遠郊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6.3.2 金山區人口遷居流量、流向與原因
6.3.3 遠郊區遷出人口結構特徵
6.3.4 金山區遷入人口結構特徵
6.4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的巨觀表征
6.4.1 中心城整體人口密度下降態勢
6.4.2 中心城局部人口空間變動與人口郊區化整體趨勢相背
6.4.3 近郊區人口急劇增長態勢
6.4.4 近郊區人口增長的空間不均衡性
6.4.5 遠郊區人口總量緩慢增長與分散分布狀況
6.4.6 流動人口郊區化的特殊表現
6.4.7 人口郊區化二元結構特徵
第7章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的動力機制
7.1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的內在機理
7.1.1 生態競爭基本機制的作用
7.1.2 政府、商業利益群體的行為對生態競爭與淘汰的強化作用
7.1.3 特定地方文化對生態競爭與淘汰的加強作用
7.1.4 個人特徵與家庭狀況對生態競爭的有限影響
7.2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動力剖析
7.2.1 中心城區人口密度下降:城市更新中的不均衡博弈
7.2.2 中心城區局部人口密度反彈:城市更新合作博弈與政府角色錯位
7.2.3 近郊人口不均衡增長:政府與資本支配的郊區開發
7.2.4 流動人口郊區化特殊性:現代服務業資本附帶作用與政府缺位
7.2.5 人口郊區化二元結構:民眾應對“增長聯盟”策略的差異
7.3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的綜合解釋模型
7.3.1 大城市各利益主體地位與作用
7.3.2 大城市各利益主體行為範式
7.3.3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的綜合解釋模型
第8章 問題思考與政策啟示
8.1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考
8.1.1 “大城市城鄉統籌發展”提出的背景
8.1.2 城鄉統籌發展思路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8.1.3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城鄉統籌發展思路不相適應
8.2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構建和諧幹群關係的思考
8.2.1 轉型期構建幹群關係的重要性
8.2.2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構建和諧幹群關係的要求不相適應
8.3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建設宜居城市的思考
8.3.1 “宜居城市”的概念
8.3.2 建設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
8.3.3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郊區失業
8.3.4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城市交通擁堵
8.3.5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再思考
8.4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郊區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
8.4.1 城鄉社會管理體制差異
8.4.2 大城市人口空間演變與郊區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之間不相適應
8.5 政策啟示
8.5.1 加快大城市發展理念轉型
8.5.2 加強對大城市人口分布與移動政策重要性與敏感性的認識
8.5.3 新時期應轉變丈城市人口最佳化布局思路
第9章 結論與展望
9.1 主要結論
9.2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9.3 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