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構造旋迴
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當地槽學說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時,施蒂勒(1940)根據一個地槽發展
順序的思想,提出構造旋迴新概念,他把一個地槽從發生到最後因造山作用轉化為褶皺帶的全過程
稱為一個構造旋迴,也稱大地構造旋迴(geotectonic cycle)
至此,構造旋迴成為反映全球地表發展階段的概念,又稱為大地構造旋迴。1962年,黃汲清將阿爾卑斯旋迴進一步劃分為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3個次一級的構造旋迴(見多旋迴構造...
大地構造旋迴 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當地槽學說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時,施蒂勒(1940)根據一個地槽發展 順序的思想,提出構造旋迴新概念,他把一個地槽從發生到最後因造...
黃汲清系統劃分中國主要構造單元和大地構造旋迴,進一步開拓了中國地質圖製圖事業,創建多旋迴構造運動說,進而將多旋迴說與板塊構造相結合,建立板塊多旋迴開合手風琴式運動...
區域成礦研究是從地槽區開始的﹐不同地槽帶內發育的各類建造﹑構造-岩漿旋迴...活化區的成礦(地窪區的成礦) 在成礦學和大地構造學上一個較大的理論進展是...
成礦的旋迴性。在地殼發展歷程中﹐礦化作用不是連續不斷地發生的﹐而多發育於地質環境劇烈變更的階段﹐其時代與大地構造旋迴一致﹐成礦期主要分為﹕太古宙成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