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地之上》以鄉村幹部李墨喜滿懷赤子之情締造新城、逐漸走進人心,並最終找到鄉村遺失神石的真實過程為主線,生動書寫鄉村振興時代廣大農民的生存狀態,詩意展現大地上豐沛華滋的鄉村事物和奔騰澎湃的生命圖景,熱情頌揚勞動者和新生活,敏銳地捕捉當代農民的新素質和精神成長,從而揭示了當代農村的滄桑巨變。
創作背景
作者自述創作《大地之上》的過程:“《大地之上》是中國作協的扶持作品。很久之前我做了準備,考慮怎樣寫一部與眾不同的鄉村振興題材小說。忽然有一天,靈光閃現,馬上打開電腦寫下了小說的‘引子’。這個‘引子’決定了小說的結構和語言風格。等我結束了中短篇小說創作,就馬上動筆接著‘引子’,從泰山之巔寫起。泰山是中華神山。山東作家不可不寫泰山。小說書寫了大地上豐沛華滋的鄉村事物,涉及現實、歷史、神話傳說、民謠俚曲。整個創作過程非常順暢。”
人物介紹
李墨喜
從動員村民遷入新社區,到帶領人們締造新城,再到開啟新生活,香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墨喜成為光善社區聯合辦公點代理書記,以真心實意和不畏勞苦的幹勁身先士卒,開創新局面。作者把這名基層鄉村幹部的形象塑造得真實可感,沒有誇張地寫他神通廣大的本領,而是著力刻畫他的滿腔熱忱和決心毅力。李墨喜不是一個八面玲瓏的角色,而更像一個從鄉村走出來的普通人,有著和民眾同呼吸、共命運的鮮明特質。
作品鑑賞
《大地之上》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是對民間腔調、民謠俚曲的借用。王方晨顯然希望藉助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把握新時代鄉土中國的複雜變化。小說中無處不在的“農事詩”,以及人物口中不斷閃回的古老話語,即是典型的例子。這種形式層面的反思,無疑為當代鄉村中國的巨變,提供了一種獨屬於中國文化的智性思考。王方晨藉此為當代的小說創作,引入了一種凝結著歷史文化經驗的民族形式。《大地之上》對“農事詩”的引入,顯然是思考這一問題的重要維度。經《詩經》傳統而得以發達的中國“農事詩”,一直以來都是鄉土文化書寫、傳承的重要源流。“農事詩”既容納著民間藝術的特殊形式,同時也關聯著自然生活之於人的智性啟蒙。《大地之上》中,隨處可見的“農事詩”,被點綴在鄉村故事的關節之處,奠定了小說“詩意明亮”的敘事基調。這種風格形式的化用,既豐富了小說內在的敘述元素,也造就了《大地之上》獨特的敘事氛圍。誠如張艷梅所言,“大地之上,農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正在經歷新時代的鄉村巨變;文化意義上的鄉村疊代,依然需要我們守護民間的蓬勃與飽滿。為鄉村立傳,為大地畫像,大河灣的泥土是與生命同的意義的永恆。”
整體來看,《大地之上》在故事敘述的形式層面,主要圍繞兩個維度展開。其一,老勺頭口中講述的大河灣故事。這個故事的核心內容,指向大河灣村莊枝繁葉茂的輝煌“前史”。其二,李墨喜向可能改變村莊命運的子在川會長娓娓講述村莊故事的敘述。李墨喜的故事內容,是《大地之上》的故事本體,但同時,這一層面的敘述同樣構成了對“山鄉巨變”的文化反思。小說最終在“尾聲”部分將這兩個層面的敘述合二為一,這體現了王方晨對於大地之上的鄉村故事的基本判斷。具體來說,對於王方晨而言,故事的核心意涵顯然既包括“山鄉巨變”的具體內容,也包括故事講述本身所滲透的價值意味。在小說“引子”與“尾聲”中,《大地之上》的整體性視角,被放置在老勺頭的講述過程中。老勺頭的口中喃喃的“顛倒語”,既容納著古老的鄉村經驗,同時也引入了時代變遷下的現代意涵。老勺頭的這種敘述,因而成為顛撲不破的歷史真實的有意味形式。頗具象徵意味的是,小說“尾聲”部分,敘述者再次安排香莊這個“老皂角樹”一樣的“老勺頭”登場,並用他那充滿生命經驗與俚俗氣息的“顛倒語”作結。小說這樣寫道:“看官,歪理邪說不可信,糧食落囤才是真。”然而,就在這種理性聲音還餘音未散之時,老勺頭呢喃的“顛倒語”,卻又“吼叫起來了”。在這裡,“講故事的人”的聲音,被老勺頭隨之而來的“顛倒語”推翻、打斷。它意味著,故事講述的權力重新被交還到人物手裡。
小說寫作的方式,一般來說不外有二。其一,用樸素直接的生命經驗,直觀地揭示紛繁複雜的生存體驗,這自然是一種感性寫作;其二,用理性的文化的啟蒙方式啟發讀者。這是典型的理性寫作。然而,王方晨的寫作卻呈現出一種“智性寫作”的意涵:它對現實問題的反思既保持著明銳的思辨性,同時也注重從自然生活中汲取智性經驗,因而給人以特別的審美、啟悟體驗。《大地之上》輕逸浪漫,顯然深得智性書寫的神韻。小說中有這樣一處動人情節,“雪地上,李墨喜在找他的村莊。不光他的村莊沒影兒了,所有的村莊都沒影兒了。這場雪,就像大地的裹屍布,把他曾經熟悉的世界給裹得嚴嚴實實。”在妥東看來,這正是《大地之上》中最有意味的畫面。因為正是這一時刻,屹立在大河灣村莊舊址、孤獨思索鄉村出路的李墨喜身上,既飽含著一種新時代鄉村文化反思者的形象性,也具備了與當代文學中隋抱朴等經典文學形象相關聯的氣質。更為重要的是,鄉村“赤子”的孤獨感,正於此刻同大地的“荒穢”深刻關聯在了一起。這種關聯意味著,大河灣的香莊農民,正與他們生活的大地空間交融在一起。
作品評價
在大地之上奔跑,也在大地之上飛翔,王方晨的《大地之上》是澎湃的、靈性的、詩意的,也是深刻的、厚重的、壯麗的,這使得他所展現的當代農村的生活圖景,區別於眾多同類題材文本。立足遼闊現實大地,而有天空的高度;聚焦一個村落、幾個人物,而具總體性概括。他把新時代“山鄉巨變”所蘊含的激情和力量,通過質樸而華貴的鄉村事物,呈現為蓬勃豐沛的文學表達。在這裡,他細察時代之變,更探秘鮮活人心。他如此地深情放歌了這個時代。
(作家、文學評論家李一鳴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王方晨,198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大地與人”三部曲(《老大》《公敵》《芬芳錄》)、《背後》《老實街》《花局》《大地之上》,作品集《鳳棲梧》《不凡之鏡》《背著愛情走天涯》《王樹的大叫》《祭奠清水》《北京雞叫》等,總計900餘萬字。作品入選多種文學選本、文學選刊以及全國最新文學作品排行榜、中國小說學會全國小說排行榜、“中國有聲”70年70部•優秀有聲閱讀文學作品,並譯介為多國文字。曾獲《中國作家》優秀短篇小說獎、《小說選刊》年度大獎、第十六屆百花文學獎、年度軍旅優秀文學作品獎、首屆齊魯文學獎、第三屆及第四屆泰山文藝獎、山東省優秀圖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