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通史

大國通史

本書配有精彩的插圖、圖文並茂,終篇於20世紀末,體系完整,脈絡清晰,敘述生動,凝聚了作者長期治史心得,反映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新成果,闡述了德國的興盛之道,透視了其成功走現現代化的歷程,揭示了德國民族的稟賦和創造力,展現了其所開創的現代文明。各章之後的作者話語把歷史和現實聯繫起來,言近旨遠,啟人心智。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時間:2007-02-01
版 次:1
頁 數:500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歷史 > 世界史

編輯推薦

有些人以我們德意志人——而且只有我們——從沒有被羅馬人征服自豪。對於熱愛德意志祖國的人來說,倒是應該為這個事實悲嘆,因為這正是我們遠遠落後於許多歐洲民族的原因。 作者從事德國史的學習、教學和研究,已有四十餘年。讀了很大部分有代表性的德國史著作,站在時代精神的前列和進步事業的立場上;掌握了有關德國史的基本資料,建立在紮實、可靠的史料基礎之上編寫了本書。

內容簡介

《大國通史:德國通史》作者從事德國史的學習、教學和研究,已有四十餘年。讀了很大部分有代表性的德國史著作,站在時代精神的前列和進步事業的立場上;掌握了有關德國史的基本資料,建立在紮實、可靠的史料基礎之上編寫了《大國通史:德國通史》。有些人以我們德意志人——而且只有我們——從沒有被羅馬人征服自豪。對於熱愛德意志祖國的人來說,倒是應該為這個事實悲嘆,因為這正是我們遠遠落後於許多歐洲民族的原因。

作者簡介

丁建弘(1936- ),浙江金華人。
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受業於齊思和、楊人楩、周一良、鄧廣銘、張芝聯諸名家,並成為民主德國史學家維納·洛赫的德國史專業弟子。1958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60年代初開始連續發表論文和專作。1961年出版《蔡特金》一書後,被《光明日報》作了專訪報導。1978年調入杭州大學歷史系,1981年晉升為副教授。1981-1984年留學西德,受業於德國史學泰斗、國際歷史學家協會前主席卡爾·埃爾德曼教授,得益匪淺,所撰德文論文《俾斯麥與德國統一運動》獲國內外學界的一致好評。1984年回國後任杭大歷史系副主任,1986年晉升為正教授,兼任大學圖書館館長。1988年省委擬委任為浙師大校長,被婉拒,理由是“不當官,不經商,只搞業務。”1991年創辦“杭州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任主任。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學術性的社會兼職主要有:國家一級學會“中國德國史研究會”副會長、會長、名譽會長;浙江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杭大分會會長;浙江省歷史學會理事;英國劍橋國際名人中心(IBA)和美國“國際名人研究院”(ABI)顧問委員會名譽理事等。1999年四校合併後,任新浙大歷史系教授和世界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2002年退休。
丁建弘教授主攻西洋史,歐美現代化史,特別是德國史。對德國史專題的開放性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末才開始。80年代發表了一系列有創見性的論文,有代表性的如《德國統一和沙俄覇權》、《俾斯麥統一德國的前提和後果》、《俾斯麥在德國統一中的作用》、《希特勒的上台與德國法西斯的實質》、《視線所窺、永是東方——中德文化關係》等,不僅改變了中國學界的德國觀,而且引領了中國學界的德國史研究方向。在國內開始主持一些國家級的課題研究:“六五”期間社科院的《德國史》,“七五”期間國家教委的《德國史教程》,“八五”期間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戰後德國的分裂和統一》,“九五”期間浙江省社科重點課題《已開發國家的現代化道路研究》。90年代至今是德國史研究集大成時期。1991年專著《德國通史簡編》(主編)問世;1994年專著《普魯士的精神和文化》出版,1997年專著《戰後德國的分裂和統一》(主編)出版;1999年專著《已開發國家的現代化道路》(主編)出版;2003年專著《德國通史》出版;2004年專著《德國文化:普魯士精神和文化》出版。初略統計,共發表有關德國史的論著10部,參編著作4部,中文論文約70篇,德文論文7篇,譯著6種。
丁建弘教授1981年獲聯邦德國最高學術榮譽的洪堡研究獎學金,在西德作兩年的訪問研究。此後多次應邀參加在德國或瑞士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1988-1995年間相繼受聘為基爾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斯圖加特大學、美茵茨大學的客座研究員或客座教授,從事德國統一運動、中德關係、世界現代化和中國現代化的研究和講授。1996年獲德國對外交流中心(DAAD)的研究獎。

目錄

前言
導言 德國在哪裡?
第一章 立國時代:日耳曼人與德意志人
一、古代曰耳曼人
二、日耳曼部族民大遷徙
三、法蘭克王國的興衰
四、德意志人和德意志王國的出現
作者評曰
第二章 封建時代:民族國家的被延誤
一、遲緩的封建化
二、皇權與教權:爭霸歐洲
三、皇權與城市:互促還是互制?
四、皇權與諸侯:七選侯當家
作者評曰
第三章 宗教改革時代:民族運動的發端
一、路德與宗教改革
二、騎士宗教改革
三、人民宗教改革:閔採爾和農民戰爭
四、諸侯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五、三十年戰爭:宗教改革時代的悲慘結局
作者評曰
第四章 普魯士崛起時代:對德意志民族是禍是福?
一、霍亨索倫家族的統治
二、普魯士王國的崛起
三、“士兵王”的軍事立國
四、弗里德里希大王的開明君主專制
五、普魯士精神和普奧爭霸
作者評曰
第五章 “啟蒙”時代:從文化民族主義到政治民族主義
一、德意志的啟蒙運動
二、“狂飆突進”運動
三、法國大革命與德意志文化民族主義
四、拿破崙戰爭與德意志政治民族主義
作者評曰
第六章 改革時代:民族統一運動的初霞
一、奧地利瑪麗一泰蕾西婭一約瑟夫改革
二、“第三德意志蘭”的改革
三、普魯士施泰茵一哈登貝格改革
四、德意志民族解放戰爭
作者評曰
第七章 復辟時代:民族統一道路上進步與反動的較量
一、沙俄的歐洲霸權政策和梅特涅的反動
二、現代化的開端
三、“萊茵文明”與“統一和自由運動”
四、李斯特和海涅
五、1848“紅色革命”:時代的衝突與民族統一運動的高潮
作者評曰
第八章 統一時代:“白色革命”與民族統一的完成
一、統一的前提
二、統一的潮流
三、“憲法爭執”和俾斯麥上台
四、俾斯麥進行的統一戰爭
作者評曰
第九章 工業化時代:民族國家的現代發展
一、統一與工業化高潮
二、統一與普魯士式的政治現代化
三、統一與社會結構的現代化
四、俾斯麥的內外政策與俾斯麥的下台
作者評曰
第十章 “英雄時代”:從民族工運到國際工運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
二、拉薩爾和倍倍爾
三、“英雄時代”:反“非常法”的鬥爭
四、社會民主主義旗幟下的分歧和分裂
作者評曰
第十一章 強權時代:民族沙文主義的膨脹
一、德國帝國主義
二、威廉二世與他的“世界政策”
三、尼采、韋伯、愛因斯坦
四、德國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作者評曰
第十二章 魏瑪時代:共和時期的民族運動
一、十一月革命: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社會革命?
二、魏瑪共和國的戰後危機:民族內爭與民族外爭
三、魏瑪共和國的相對穩定
四、希特勒的上台與共和國的覆滅
作者評曰
第十三章 納粹統治時代:極端民族主義發了狂
一、“族民共同體”與“第三帝國”
二、納粹法西斯專政的實質
三、納粹法西斯:一種以戰爭為目的的極端民族主義
四、納粹德國挑起全面世界大戰
五、“第三帝國”的覆滅
作者評曰
第十四章 盟國管制時代:夾縫中的德意志民族
一、從德黑蘭、雅爾達到波茨坦
二、從紐倫堡審判、“四D”計畫到柏林危機
三、夾縫中的德意志民族
四、德國的被分裂
作者評曰
第十五章 重新崛起時代:一個民族兩個國家
一、聯邦德國的現代化進程
二、聯邦德國成為經濟大國和社會福利國家
三、民主德國的現代化進程
四、民主德國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強國和社會保障國家
五、德一德關係:從“哈爾斯坦原則”到“基礎條約”
作者評曰
第十六章 再統一時代:一曲德意志民族的《歡樂頌》嗎?
一、德國統一的機遇與挑戰
二、從“柏林圍牆倒”到兩德國家條約
三、“2+4”會議與《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的簽訂
四、1990年10月3日:德國重新統一日
作者評曰
第十七章 龍與鷹:歷史上中德民族的文化關係
一、緣起
二、湯若望一萊布尼茨時代
三、羅可可風尚與中國
四、歌德一代
五、文化碰撞:“圖象”的變化
六、“向東方壓進”與“向西方學習”
七、1919—1949年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