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糧倉: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實錄》是2018年11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曉軍、楊麗萍。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國糧倉: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實錄
- 作者:朱曉軍、楊麗萍
- ISBN:9787559426758
-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20世紀50年代,14萬轉業官兵開赴“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葦塘”“天低昂,雪飛揚,風癲狂”的北大荒,為飢餓的共和國“向地球開戰,向荒原要糧”。60年代,全國1700多萬知青上山下鄉,54萬知青來到北大荒。到了70年代末,95.5%的知青返城了,80萬知青留了下來,其中有兩萬來人留在北大荒,被稱之為“留守北大荒的知青”。
正值知青上山下鄉50周年,留守知青年紀大的已年過古稀,年紀小的也將近花甲,作者從採訪過的數百位對象中選出19位*有代表性的知青,這19條命運的曲線構成了16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述說著從下鄉到堅守的過往歲月。北大荒留守知青用50年的生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人生的坐標,讓我們找到自己的位置,讓我們懂得什麼叫責任,什麼叫擔當,什麼叫承諾,什麼叫人生……
作品目錄
引言 集結號永遠不會再吹響
一輩子想要乾點事業,兩個人必須志同道合 ——胡國華、孫立文夫婦
不願默默無聞地活一輩子——“你千錯萬錯,就不該找這么個人!”——那些課題把我拴這兒了——“世界模範農民”——這輩子最大的痛是沒有盡孝——50歲讀博士,當博導——全國凡是有大豆的地方都有我——沒什麼值不值,問心無愧就夠了。
四口人湊在一起,也算一個家 ——汪旺有
17歲,從孤兒院到農場——別人都辦病退,我說沒病——整個連隊就剩下我一個知青——33歲,娶了精神病妻——“咱倆一起過吧。”——為她男人送了終——照顧她的癱瘓兒子——老的老,小的小,殘疾的殘疾,打兩份工養她全家——有家有孫有老婆,這日子還行。
我的婚姻是被別人說出來的——蘇桂蘭
叫人家說出來的婚姻——嫁了赫哲族男人——不走,待東北乾到退休——想留女兒在身邊,留不住——下鄉30年,賣掉黑龍江的房子回天津為父母養老送終——好像我是多餘的——“房子給他,咱們走。”——如果知青不走,日子一定挺紅火。
不考大學是不想欠你的情——韋建華
我走遠一點,妹妹就能離家近點——尋思找個當地的,有個靠山不被欺負——不想家分成兩半,我沒考大學——做賢妻良母,死心塌地跟他過日子——贏得赫哲族人的敬重——回上海,借錢,買房,解決了兒子一家的戶口——沒有上山下鄉也不可想像。
我就想有個家,有個熱炕頭——陳桂花
一腔熱血下鄉了——結婚被當成笑話看——返城我沒走,在孩子面前能抬起頭來——大組承包虧損,被掛賬15萬——“陳桂花,你連200塊錢都不值!”——貸款,買牛,養雞,都賠了——重打鼓另開張,創業艱難——25年,130頭奶牛,農場最大養牛戶——我出人頭地了!
自己要下鄉的“將軍女兒”——黃麗萍
將軍的女兒自己報名下放——哎呀,這疙瘩可忒窮了——結婚什麼也沒要,家裡什麼也沒有——婚後兩人幹活把錢還利落了——知青都回去了,我留在北大荒——紅磚房,拖拉機——孩子們成家,農村的還找農村的——在哪兒生活都一樣,東北挺好的。
我和“啞伴”的默默相守——劉艷傑
讓家裡少張嘴,我下鄉了——“你哪怕找個瘸子也比啞巴強!”——我們在泥巴草房結的婚——會說話的夫妻離了,我們還相守著——我想吃雞,他堵著雞籠子比畫“殺吧,別捨不得”——他不會說話,我就陪他一直在這裡——他陸陸續續能說話了——放心,我們會一走到底!
這四十多年,我總共回去九趟——居鴻昌
我跟二哥說“你在家吧,我走”——大返城前娶了當地姑娘——傷心,親哥嫌我窮——12年不回家,要賺錢爭口氣——承包農場,成了萬元戶——接手爛攤子,掛賬50萬——“我必須帶著錢回家!”——連養羊帶種地,日子好起來了——想親人,不回家。
失戀讓我鐵了心離開上海——裴磊
返城3個月,對象沒了,工作辭了——“這章蓋下去,你就不是上海人了”——重返北大荒——不後悔,也後悔——父母病重,我不在身邊——房子的鬧劇——20年後的冰釋前嫌——返城知青回來了,“哎呀,我們都後悔走了”。
今夜我不是想家,是想起你兩鬢的白髮——張玉林
“少年又冷又濕,渴望與白髮母親相偎依”——別人削尖腦袋往城裡鑽,我卻把母親接到北大荒——母親成了所有知青的母親——母親得了尿毒症,我怎么就不知道呢?——“你圓圓的墳是關注的眼”——我有兩個母親,還有一個是北大荒——我沒什麼可驕傲的,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沒有愧對母親。
走自己的路,讓人家說去吧——周軍岳、於延爾夫婦
因家庭出身被打入另冊——專找髒活累活乾,累暈過去醒來再乾——我是司務長,她是炊事班長,我們被罵到了一起——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知青返城為什麼沒走?這片土地值得留戀——女兒獨自在上海,“知青子女不相信眼淚”——這是我人生的一片淨土與沃土。
這裡重情重義,我不會離開——孫績威
“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北大荒人沒有歧視我——留在八五三農場——有的知青辦走了又辦回來——從農工這么一路上來——跟很多返城知青比,我非常幸運。
給別人辦返城,我卻沒想過落葉要歸根——沈瑞忠
立血書下鄉北大荒——早晨三點半,地里三頓飯——同班知青都返城了——組織上送我學習,學成之後就應該回去種地——經我手返城的知青何止幾百個——130萬畝地不種糧食了——推行“六化”,把腐敗都給堵住了——要說遺憾,那就是對不起兒子——我選擇的這條路很有價值。
北大荒讓我多活了這20年—李乃利
我從來就沒想返城——那時候是真苦,也是真有意思——開燈起夜一看枕巾上全是血——“別說一個腎,兩個腎都移植得起!”——那年動了8次手術花了80萬——感謝北大荒,讓我多活了這20年——農場這個地方到現在我也沒待夠。
想家想得掉眼淚,我也不能走——張春娟
找本地人能幹活,找知青淨幹仗——1340元掛賬斷了返城的路——種地種成萬元戶——走進人民大會堂——為人擔保貸款欠下44萬巨債——丈夫患淋巴癌走了——別拉洪河邊輕生被救下——患難中成就“不般配”的姻緣——一場火災把家燒個精光——7年,40多萬欠債全部還清。
我們是中國最美的家庭農場——葛柏林、林莉夫婦
大學夢碎,當兵夢破,下鄉北大荒——農場裡的美麗中國夢——帶領連隊完美逆襲——家庭農場第一年盈利12萬,有人紅眼了——找個大荒草甸子重新開荒——咬定青山不放鬆,絕境求生——替戰友“還債”,自建千畝濕地,種樹百萬多株——中國最美的家庭農場。
後記 北大荒讓我找到失去的歲月
作者簡介
朱曉軍,國家一級作家、教授。在《當代》《中國作家》《北京文學》等報刊發表作品約300萬字,出版有《讓天說話》《高官的良心》等作品17部。先後榮獲魯迅文學獎、新中國60年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中國改革開放30年優秀報告文學獎、中國短篇報告文學獎等獎項,現任教於浙江理工大學。
楊麗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家庭期刊集團總編輯、編審。在報刊發表報告文學、散文近百萬字,先後榮獲徐遲報告文學獎、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北京文學獎等獎項。著作《快遞中國》(與朱曉軍合著)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與廣播劇,2018年入選中央和國家機關推薦的11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