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唇犀

大唇犀

大唇犀(學名Chilotherium)犀牛的祖先。它們生存於中新世的中國蒙古。 大唇犀的下唇比上唇大,下頜骨粗狀成鏟子狀。上顎沒有門齒,下顎的門齒闊大,並且向上彎。頭部比現今的犀大稍大,頭顱骨沒有角。大唇犀矮小,四肢短小,每肢有三趾。 大唇犀是草食性的動物,生活於沼澤地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唇犀
  • 拉丁學名:Chilotherium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奇蹄目
  • :犀科
  • 亞科:無角犀亞科
  • :大唇犀屬
  • 分布區域:中國、內蒙古
概述,特點,

概述

大唇犀學名Chilotherium)是犀牛的原始類群。它們生存於中新世中國內蒙古。它屬於奇蹄類角型亞目(ceratomorpha)中的犀總科(rhinocerotoidea)。
大唇犀骨骼化石大唇犀骨骼化石

特點

唇犀體型矮壯,四肢短。前後腳均為三趾。頭骨短,鼻骨長而弱,無角。下頜結合部粗壯並擴大成鏟狀。門齒大,間距寬,向外上方伸出。前臼齒比後臼齒小並向前急速遞減。臼齒具粗大的前刺和反前刺,是大唇犀牙齒的最明顯標準。第二臼齒明顯地大。它屬於奇蹄類奇蹄類的趾數常為奇數,足的中軸通過中趾。前後足的內趾(即大拇趾)和後足的第五趾都退化消失了;前足的第五趾在原始類型中保留,在進步類型中也消失了。因此,奇蹄類的前後足常常只有三個起作用的趾,而在進步的現代馬類中僅剩下了一個中趾。奇蹄類的踝部,距骨近端(即距離身體較近的那一端)有一個雙重突起的滑車形的面,與脛骨的遠端(即距離身體較遠的那一端)相關節,距骨遠端與踝部其它骨頭相接處則為扁平的面。起作用的趾集中在少數幾個直到一個趾上,距骨具有滑車結構,這兩點使得奇蹄類能夠更加快速地奔跑以逃離危險的食肉動物,這是奇蹄類超越與踝節類的重要進步特徵。此外,奇蹄類股骨在骨幹外側有一顯著的突起,稱為第三轉節。
大唇犀
大唇犀
大唇犀頭顱骨的側面大唇犀頭顱骨的側面
大唇犀的中新世的亞歐大陸一度非常繁盛,甚至成為當時數量最多的草原植食動物,我國甘肅,寧夏,陝西,山西等省都有發現,中國發現的大唇犀屬物種包括哈氏大唇犀,維氏大唇犀等。但在晚中新世大唇犀突然衰落直至滅絕,其原因至今不明,其滅亡也代表著無角犀類的最終滅絕
大唇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