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封祀壇遺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萬羊崗上,封祀壇高度約16米餘,底部東西長180米,南北寬180米,占地面積在32400平方米。
大周封祀壇遺址壇體建於武周萬歲登封元年(696年),是女皇武則天封禪中嶽時行禪少室——祭地之禮的場所。該壇上圓下方,反映了古人天圓地方觀念,該遺址是研究中國古代封建君主祭祀天地活動的重要實物見證。
2006年5月25日,大周封祀壇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周封祀壇遺址
- 所在地區:河南省登封市
- 所處時代:唐代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Ⅰ-153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保護措施,研究價值,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萬歲登封元年(696年)武則天親自撰文,唐睿宗親書碑立《大周升中述志碑》。 宋代政和年間河南尹奏請碎毀,殘破碑石推到山北溝澗。
大周封祀壇遺址最早於20世紀50年代內河南考古工作者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
1982年,在壇西南處出土一枚金簡,正面刻文六十一字,大意為:武則天派出史臣至中嶽嵩高山門處致祭祈福,並代其投下了這枚金簡。
2006年5月25日,大周封祀壇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特點
大周封祀壇安居在登封城西、少室東麓的一個丘陵。天祭天禪地、登封告成後,受朝廷百官與外國使節朝賀之所在,此壇直到清代初年還相當完整。民國年間,戰亂頻繁,多有損壞。今壇雖有損毀,但仍保持了一定高度和規模,遺蹟尚存。 封祀壇系在萬羊崗頂鑿山為壇,壇分三層,土石混合基礎,層次分明,每層平台均較平坦。上二層呈圓形,底層呈方形。封祀壇現存高度約16米餘,底部東西長180米,南北寬180米,總占地面積在32400平方米。壇址上下種植茂密柏樹。壇上原建築早毀,但三層壇身猶存,是女皇武則天封禪中嶽嵩山的實物見證。
文物遺存
大周封祀壇遺址壇前立有武則天撰寫的《大周升中述志碑》。碑記刻立於武周萬歲登封元年臘月,高4.49米,寬1.48米,厚0.60米,記述了武則天率領文武大臣封禪中嶽、禪祭少室大典的盛況。梁王武三思撰文。大書法家薛曜書,楷體,時稱“薛書”,謂宋徽宗瘦金之祖,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1963年6月20日,大周封祀壇遺址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核定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大周封祀壇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河南省政府印發《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大周封祀壇遺址等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的通知》(豫政文〔2016〕27號)檔案,對大周封祀壇遺址進行保護規劃。
研究價值
大周封祀壇遺址是中國古代帝王封禪禮制建築的重要遺存。封禪是古代中華國家天下興旺、國泰民安時,由帝王通過祭天告地的禮儀,宣示受命於天的至高權威,它是古代帝王強化君權神授的重要手段。大周封祀壇遺址是中國保存較好並具有代表性的封禪遺蹟,是研究中國帝王封禪制度的重要實物。
旅遊信息
大周封祀壇遺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萬羊崗上,須駕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