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吻沙蛇鰻

大吻沙蛇鰻

大吻沙蛇鰻,學名:Ophisurus macrorhynchos (Bleeker, 1853),為蛇鰻科、沙蛇鰻屬的一種魚類。體細長,軀幹部圓柱形,尾部稍側扁。頭中大。吻尖突,兩頜細長,喙狀突出,大於頭長1/4。眼較小。前鼻孔短管狀,位近吻端的上唇邊緣;後鼻孔具皮瓣,位於前鼻孔與眼的中部下方、上唇邊緣內側。口大,口裂伸達眼後方2倍於眼徑處的下方。上頜稍長於下頜。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吻沙蛇鰻
  • 拉丁學名:Ophisurus macrorhynchos (Bleeker, 1853)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鰻鱺目
  • :蛇鰻科
  • :沙蛇鰻屬
  • :大吻沙蛇鰻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

形態特徵

體細長,軀幹部圓柱形,尾部稍側扁。頭中大。吻尖突,兩頜細長,喙狀突出,大於頭長1/4。眼較小。前鼻孔短管狀,位近吻端的上唇邊緣;後鼻孔具皮瓣,位於前鼻孔與眼的中部下方、上唇邊緣內側。口大,口裂伸達眼後方2倍於眼徑處的下方。上頜稍長於下頜。牙小,尖錐形,兩頜齒各1行;前頜骨、上頜骨和犁骨上的牙齒不相連續。犁齒1行,伸達眼後緣下方,前部6牙大,犬牙狀。舌附於口底。
體無鱗,皮膚光滑,密布有許多縱行和斜行隆起線,側線孔不甚明顯,頭部感覺孔較發達。
背鰭起點在胸鰭後端顯著後方,臀鰭起點在體的中部前方、肛門後方。背鰭、臀鰭較低,止於尾端稍前方,不相連線。胸鰭發達,扇形,無尾鰭,尾端尖禿。
液浸標本體黃褐色,腹面淡色。背鰭邊緣和臀鰭後部邊緣黑色。

生長習性

喜食小魚、蝦、蟹、螺、蜆、蚌、輪蟲、水生昆蟲及陸生動物 的屍體等,一旦食物缺乏,也會相互殘殺。其憑藉相當靈敏的嗅覺和味覺,常在夜間覓食。
食性有著明顯的階段性,攝食強度不大,但與水溫有密切關係。一般在3月中下旬,當水溫上升到12度左右時開始攝食;11 月中下旬,水溫下降到12度左右時停食;在6-7和9-10月份,水溫在14-30度時攝食強度最大,其日攝食量占體重的5%-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