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雲岡石窟窟前遺址

大同雲岡石窟窟前遺址

大同雲岡石窟窟前遺址的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崖高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中上部鑿12個長方形石孔,窟分前後室,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岡石窟窟前遺址
  • 出土地點:山西省大同市雲岡東部窟群區域的最西端
  • 館藏地點:占未公開,保護性回填
  • 所屬年代:北魏
  • 發現時間:2010年
  • 發掘單位:山西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等
信息,簡介,2011十大考古新發現,新聞連結,

信息

時代:北魏
發掘地點:山西省大同市雲岡東部窟群區域的最西端

.  發掘單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雲岡石窟文物研究
..

簡介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崖高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中上部鑿12個長方形石孔,窟分前後室,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後室南面西側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為有一佛二菩薩雕像,本尊坐佛高約10米,兩菩薩立像各高6.2米,這些雕像體態自然,衣飾流暢,面容豐滿,是隋唐時期的衣冠服飾和造像風格,為北魏以後加刻的作品。

2011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0年發現的寺院遺址是在雲岡石窟山頂試驗區(一區)南部(33窟以西)發現的,遺蹟是一組以塔為中心的塔院式寺廟建築群,根據形制推斷,可能是雲岡譯經場所或高級僧侶的生活區,是北魏時期雲岡寺廟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我國中原地區最早的寺院遺址之一。它的發現有助於了解北魏雲岡寺廟的結構,布局以及範圍,而且重新引起人們對石窟山頂寺廟遺址的重視。
2011年4月開始發掘位於雲岡石窟5窟和6窟頂部東部寺院遺址,出土了包含塔基、石柱礎、鑄造井台、熔鐵爐、水井遺蹟等。塔基中部的方形夯土塔心是北魏遺蹟,外圍八角形框線當為遼金擴充補建。鑄造工場遺蹟現存地穴式鑄造井台和30座熔鐵爐遺蹟。是我國最早的地穴式鑄造井台,也是國內首個發現用煤來冶鑄的實例,它的發現,對研究《天工開物》和冶金鑄造史以及宋遼金“失蠟法”都有重要價值。
雲岡石窟窟頂考古項目,首次發掘從2010年4月開始到當年年底結束,一區北魏寺廟遺址挖掘面積達3600平方米,2011年4月發掘的二區,是一處北魏遼金佛教寺院遺址,發掘面積5000多平方米,是一次歷時較長發掘面積較大的考古發掘。張慶捷告訴記者,在他的考古生涯中,曾主持和參加了“黃河古代漕運遺址研究”“太原隋代虞弘墓發掘”“大同雲岡石窟窟頂北魏遼金佛教寺院遺址發掘”,分別被評為1998年、1999年和2011年“中國十大重要考古新發現”。相較其他,2項,雲岡石窟窟頂寺廟遺址是挖掘時間最長,發掘面積最大的一個考古項目,該項目在角逐“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競爭特別激烈。窟頂北魏寺廟遺址入圍2010年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但沒躋身“十大”,雲岡石窟窟頂北魏遼金寺院遺址入列2011年“十大”,成了頗具影響力的一個考古項目。目前挖掘已接近尾聲,挖掘之後的遺產維護及窟頂防滲水工程方案做都將是以後面對的重點問題。
對於人們關注的已經發掘出的2處遺址如何對外展示、讓大眾開眼?張慶捷認為,雖然目前遺址的挖掘已近尾聲,北魏遼金寺院遺址初步制定的方案是保護性回填,避免遺蹟受到風吹日曬和冬寒侵襲。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做,是否繼續發掘必須聽上級相關部門的意見。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雲岡石窟頂部有多處寺廟遺址,雲岡石窟窟頂考古僅僅做了部分工作。考古項目將來如果開發展示、為旅遊服務,回填的遺蹟還可以再次出土。

新聞連結

“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結果4月13日在北京揭曉。
這10個項目按年代排列分別是:河南鄭州老奶奶廟遺址暨嵩山東南麓舊石器地點群,福建漳平奇和洞遺址,浙江餘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內蒙古通遼哈民史前聚落遺址,四川宜賓石柱地遺址,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遼寧建昌東大杖子戰國墓地,江蘇盱眙大雲山江都王陵,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窟頂北魏遼金佛教寺院遺址,山東京杭大運河七級碼頭、土橋閘與南旺分水樞紐遺址。
同往年相比,今年的十大項目有一半都集中在史前考古,對於這一考古薄弱領域的學術突破大有裨益。比如河南鄭州老奶奶廟遺址暨嵩山東南麓舊石器地點群確切證明,早在距今3萬—5萬年前中原地區已有繁榮的舊石器文化與複雜的棲居形態,為研究現代人類及其行為在東亞地區出現與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視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