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201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7.55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農業生產總值4.53億元,較上年增長14.3%,國民生產總值3.02億元,財政總收入961萬元,同比增長15%。
產業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全鎮共引進企業10家,招商引資額達 5000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達3.09億元,技術改造投入達2.65億元。現代農業繼續鞏固發展,糧食總產量繼續突破26000噸。積極探索“三權分離”土地流轉模式,流轉土地1萬餘畝,參與農戶4360戶;雜交水稻制種、雙低良種油菜、大棚瓜果生產、棉花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全面豐收;規模養殖業大力發展,實現年出欄牲豬13.5萬頭,年出籠家禽32萬羽。
2015年,攸縣首家助農金融服務站在大同橋鎮羅家潭村揭牌成立。
社會事業
該鎮有中學1所,中心完小1所,村國小6所,在校學生2400人,教職員工250人,
衛生院1所,醫療點5個,醫護人員37人,村衛生室27個,計生服務站1所。
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補一免”政策,中小學生年鞏固率均達98.9%以上,教育教學水平穩居全縣前列;全面完成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成立鎮食品藥品監管站,加大了食品藥品監管和執法力度。全鎮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6%,醫保報銷率100%。文化建設不斷加強。不斷推進農村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完成了觀西村鄉村大舞台和界江、觀東、大同村村級組織活動中心建設。緊扣“保位爭先”工作目標,全力打造“陽光計生”,全年共出生360人,違法生育36人,計畫生育率90%。社會大局平穩可控。刑事和治安案件、上訪群體、矛盾糾紛調處大力下降,全年實現零進京赴省現象。
行政區劃
界江村
| 回頭壠村
| 新虎塘村
| 黃沙橋村
| 老虎塘村
|
土樓村
| 善勝村
| 善化村
| 新塘村
| 曠橋村
|
何嶺村
| 大嶺村
| 羅譚村
| 觀西村
| 大同村
|
丁家龍村
| 觀東村
| 大板村
| 觀南村
|
|
基礎設施
大同橋鎮
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早、民眾受益大,從1998年開始啟動“村村通”工程以來,先後投入1500餘萬元完成了對鎮、村、組三級95%以上400餘公里的道路水泥硬化,基本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大大改善了農民民眾的出行條件,有力地助推了鎮域經濟發展;該鎮共有水利渠道45公里,在該鎮乾群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80%以上的防滲硬化,有效地確保了農民民眾的日常生產生活用水,增強了抵禦農業風險的能力。同時,鎮黨委、政府逐步加大了對
學校、
衛生院、市場等公益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改觀了中國小校的教學環境,改善了農民的醫療條件,完善了轄區4個市場的配套設施,在觀西村觀背潭新建了一個集商貿、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居民小區,為村集鎮建設創樹了典型。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工作歷來是鎮黨委、政府的重心工作。在夯實基礎工作、最佳化外部環境、提升服務水平三個方面狠下工夫,致力發展招商引資工作,實現了年引進外資3000萬元的新突破。該鎮現有企業57家,其中3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23家,能解決當地農民勞動力就業6000餘人,農民年增加收入500萬元以上,年創稅利達1300萬元。
特色產業
大同橋位於攸縣中部,
106國道橫貫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共196戶768人,有水田988畝。該鎮1996年開始組織發展牲豬規模養殖,當年被攸縣人民政府授予“牲豬養殖示範村”的榮譽稱號。2002年底,在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民眾自發組織成立了牲豬養殖協會,由養
豬大戶賀森林任協會會長,辦公地點設在新塘村委會辦公樓內,並制定了較為完整的協會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協會的成立更有效地促進了村域養豬業的發展,2004年該村196戶農戶除35戶外出打工戶外,其餘161戶農戶都自發加入了村牲豬養殖協會。該i鎮年出欄牲豬2.16萬隻,其中年出欄100-500頭的76戶,500-1000頭的12戶,1000頭以上的6戶,被市政府領導譽為“株洲牲豬養殖第一鎮”。2005年該協會計畫年出欄牲豬2.58萬頭。
該鎮是個傳統種養大鎮,農業種養業是該鎮民眾的致富支柱產業和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目前,在種植糧食作物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優質稻、良種
辣椒、棉花、西瓜、油菜、花木
苗圃以及大棚蔬菜的種植,種植業已由原來的單一、零散、落後狀況走上了科學化、規模化、機械化道路;養殖業是該鎮農民民眾致富的第一大產業,全鎮年出欄生豬達14萬頭,年出籠
麻鴨27萬羽,孵化麻鴨100萬餘羽,建立了一個年出欄2萬餘頭的生豬養殖基地,3個麻鴨養殖場,新塘村的生豬養殖還享有“江南第一養豬村”的美譽。
地圖信息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攸縣大同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