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一般指本詞條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鐘祥市,地處大洪山風景區南麓,距鐘祥郢中城區30公里;東鄰太子山,南接屈家嶺,北連皂當線,西望漢水;總面積1590公頃,森林覆蓋率超90%。

湖北大口省級森林公園始建於1992年,1995年7月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大口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園內小氣候獨特,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9℃,園區以低山地貌為主,平均海拔350米,主要植被為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分為九級天溪景區、雲台觀景區、鷹子洞景區、柳門口景區4大景區,共17個景點;園區內有一些佛寺禪院、道觀仙宮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湖北省鐘祥市
  • 面積:1590公頃
  • 級別:國家級
  • 地理區域:大洪山南麓山脈
  • 氣候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植被類型: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
  • 管理單位:鐘祥市大口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
  • 批准時間:1995年7月
  • 批准文號:林造批字[1995]83號
發展歷史,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質特點,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資源概況,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柳門口景區,鷹子洞景區,雲台觀景區,九級天溪景區,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交通線路,軼聞傳說,烏龍洞的由來,抱膝石的傳說,白鹿寺的傳說,雲台觀的傳說,

發展歷史

1957年,湖北省國營太子山林場在今大口地區建立劉家石門分場。
1958年分場先後歸荊州、鐘祥管轄,一度改為獨立林場,旋即歸屬盤石嶺林場。
1959年,改名為國營大口林場,面積6.3萬畝,直屬鐘祥縣領導。
1992年,湖北大口省級森林公園成立。
1995年7月,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位置境域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鐘祥市,地處大洪山風景區南麓,距鐘祥市郢中城區30公里,東鄰太子山,南接屈家嶺,北連皂當線,西望漢水,總面積1590公頃,園區中心大致位於北緯31°06′,東經112°49′。

地理環境

地質特點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所處的大洪山是一個褶皺小體,在大地構造上屬於中朝地台和楊子淮地台的接觸帶。志留紀末,由於燕山運動的影響,隆起為陸地,成為淮陰(大別山)山字型體系前弧西翼的一部分。大洪山南麓地質特徵為褶皺斷塊山地,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鹽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變質岩構成。

地形地貌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園區以低山地貌為主,最高海拔565.4米,最低海拔125米,平均海拔350米,園區內有溶洞地貌分布。

氣候特徵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屬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9℃,7-8月份平均氣溫27.9℃,1-2月份平均氣溫3℃,極端高溫38℃,極端低溫-14.3℃,無霜期長26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山中雲霧多,濕度大。

資源概況

植物資源

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主要植被以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為主,森林覆蓋率超過90%。截至2013年,公園內有植物5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438種,國家保護和珍稀植物有水杉銀杏杜仲對節白臘垂枝側柏等12種。截至2015年,公園內有對節白臘2200畝。

動物資源

截至2014年,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有野生動物50多種,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8種,常見動物主要有白鷺小靈貓松鼠杜鵑畫眉等。

主要景點

柳門口景區

柳門口瀑布:位於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公園東南,其源頭來自虎風山,瀑布呈階梯狀,分4級,落差80米,寬幅8~10米;下有水潭,深邃碧透。

鷹子洞景區

嵩門寺:建於唐貞觀年間,座落於京鐘古道(古時官道,今有青石板路面遺址)中端,今為遺址,有寺址碑文。
鷹子洞:洞上有寬6米,落差達36米的瀑布,形似一幕銀簾,瀑布的側壁上分布著大小數百個洞穴,狀若峰窩,且洞洞相連,可通瀑內,進入其中,曲折迴環;夏日午後,夕陽斜照中,在瀑流水霧之上,有時會出現“彩虹映潭”景觀。

雲台觀景區

撩腳山:江漢平原第一高峰,海拔565.4米,遊人可觀日出、日落、雨霧煙雲,俯視田園村舍,遙望漢江船帆。
白鹿寺:建於唐初貞觀年間,座落於京鐘古道中端,今為遺址,有寺址碑文。
天星眼:亦稱地漏,洞中觀天,可見日月星辰,天星眼共2個,洞深約200米。
杉樹一線天:位於俯地的杉樹林,高15-18米,林道穿貫其間,如天開一線。
百丈深澗:位於雲台觀北坡兩山之間的峽谷,從山頂到谷底深150米,長110米。

九級天溪景區

小天池:又名上下天池,上天池呈三角形,面積93平方米,水深2.3米;下天池呈矩形,面積175平方米,水深2米,上下天池相距4米,天池瀑布寬8米,池水清澈見底。
九級天溪:位於小天池下方,溪水分成九迭瀑布,瀑布寬6.2-9.6米,最大落差距5米。每當夏季來臨,玉練飛涑其間,響聲如雷。
烏龍洞:洞口呈“丫”形,洞口有清泉溢出,常年不斷;頂壁有鐘乳石,造型各異,為大口主要景觀。
龜山:山因形而名,龜背峰海拔331.5米,上下平緩,中間較陡,雙峰珠連,有一巨石從山頭拱兀,猶如一隻翹首金龜。
烏龍台:位於烏龍洞出處,據史料記載,此地原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的一個集鎮,有眾多文物出土。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截至2006年,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內有林Ⅱ級黑色路面貫穿,設有電話線路,共有120門程控電話;建有大口旅遊賓館,可同時接待100人住宿、200人進餐並會議。
根據2014年10月湖北省政府官網信息顯示,近年來,由匯源集團計畫總投資142億人民幣興建的“中國農谷·匯源生態產業園”正在建設中,其核心區位於鐘祥市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內;匯源生態產業園包括設施農業示範基地、果林觀賞及採摘基地、城市綠化苗木及花卉基地、“中國農谷論壇”會展中心、農耕文化博物館等設施,都在建設之中。

品牌建設

1993年獲“全國國營林場500強”稱號。
1997年被荊門市林業局、人事局授予"林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999年被湖北省林業局授予"十強國有林場"稱號。
2003年被國家人事部、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5年被湖北省林業局授予"國有林場二次創業先進單位"稱號。
2011年獲“湖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稱號。
2012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交通線路

●鐵路
可首先乘火車到湖北省武漢市內的武昌、漢口火車站或荊門市火車站,然後再轉乘火車到鐘祥火車站。
●公路
可自駕車輛先走滬蓉高速(武荊段)到鐘祥市區,再經S216省道或S311省道後走鐘祥縣道。

軼聞傳說

烏龍洞的由來

傳說很久以前,大口地帶並不是山巒起伏,而是和東海相連的一片汪洋大海;大口的山都是秦始皇用鞭趕來的。如今,你站在大口國家森林公園的八大名山、三十六峰上,隱約還可以尋見一條條若隱若現的鞭痕呢!秦始皇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不說他窮兵黯武,獨斷專制,專說他修萬里長城,不知弄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每天役使成千上萬的百姓搬運土石方。石頭重,路程遠,老百姓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廣大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有一天,南海觀音雲遊四方,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憤怒,也非常同情老百姓,她決定使個法術,減輕人民的痛苦。只見她輕搖淨瓶柳枝,口中念念有詞,只見天空紅光閃閃,千萬條紅繩從天而降,縛在每個挑夫的扁擔上。這一縛出現了奇蹟,挑夫們徒覺肩頭一輕,千斤之石猶如一團棉花,挑起來十分輕鬆。秦始皇非常奇怪,就暗中觀察,他發現每個挑夫扁擔上都有一根紅繩,而一旦解下紅繩,百姓挑起來又十分吃力了。這紅繩具有非凡魔力。秦始皇十分高興,就下令把所有的紅繩都解下來,令工匠做成一條長鞭,長鞭魔力非凡,指山山轉,擊水水漲,秦始皇決定用它來移山填海,擴充地盤。於是他就站在泰山頂上,手揮長鞭,將西北大小山脈一路趕向東海,浩浩蕩蕩,猶如趕一群綿羊一般。卻說東海龍王敖廣一家正在為三太子烏龍十八歲誕辰舉行盛大的生日宴會,高朋滿座,觥籌交錯,祝聲琅琅。這時忽然“轟隆”一聲巨響,接著便牆傾柱歪,屋崩瓦解,蝦兵蟹將抱頭鼠竄,來不及跑的都成了肉餅。敖廣一家也不例外,只有烏龍,憑著年輕體壯,武藝高強而僥倖逃脫。烏龍忍辱含恨,躲避秦始皇的追擊,茫無邊際地逃著。這一日,它來到一片山戀起伏地帶,看到這裡鳥語花香、清溪長流、風光秀美,頓覺有一種安全感(其實這山也是秦始皇從西邊趕來的),也是天作之美,它發現了一處古洞,洞深且長,曲折迴環,冬暖夏涼,它決定在此棲身,以便養精蓄銳,以雪家仇,這個洞就是現在的烏龍洞;這個地方就是今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抱膝石的傳說

相傳,宋朝時期,杭州知府章立山和峨眉道人張天師十分要好。有一次,張天師帶一童子到杭州拜訪章知府,章知府抱拳躬迎,引入華堂,獻茶敘舊,章立三隻顧敬崇張天師,卻怠慢了站在一旁的童子。那童子面帶慍色,以目怒視張天師轉入後堂。張天師對章立三說:“知府大人如今惹禍了,適才那童子目射凶光,面帶怒色,知府大人可曾審度?”章知府不知其中的蹊蹺,尚全然不知。張天師說道:“貧僧所收童子乃天宮玉皇大帝膝下的義子烏龍是也,因重犯了天條仙規,觸怒了王母娘貶下凡間修行三千年,令貧僧收到峨眉皈依,正值假期屆滿,此次來杭州,實為告辭人間,別西湖去天庭。如此去了,它定要降罪於你,此於個人恩怨乃微不足道,惹發難於鄉里,危及黎民,生靈塗炭,社稷遭秧,那時則悔之晚矣!”聞此,章知府如雷貫耳,似夢初覺。為了向烏龍賠罪,章回到了楚郢沈庶(鐘祥縣東橋區)家鄉,擇良日,尋地靈,當即行到李家岩山脈東南的一座巨石處,發現了“龍潭、龍窩”(烏龍洞),就此石抱膝而跪,俯首悔過。故此留下了章知府與烏龍對話的神奇傳說。抱膝石由此得名。

白鹿寺的傳說

白鹿寺始建於唐初。據傳說:唐朝開國元勛尉遲敬德在此監製白鹿寺。清基時,撬動了一塊石板,驚動了一隻千年白鹿,白鹿長鳴一聲,騰雲而去。白鹿寺因而名聲廣傳,今仍有不少香客在此燒香祈福。

雲台觀的傳說

雲台觀,本是道家的觀址,座落於撩腳山頂上。據說:太乙真人曾打算在此定址建觀修行。由於山基不牢,便一腳撩過,轉擇武當山。後人為紀念太乙真人,便在撩腳山上建觀,名曰云台觀。雲台觀幾經風雨,在歷史上曾上演一起起震驚中原武林的大事,是歷史上“三教論衡”之地。後毀於明國初年,今有神道碑文遺址多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