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朝時,屬永嘉縣城南廂城南鎮和集雲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56年,先後為城中區、南區、五馬區之一部分。
1956年,撤銷區建制,始劃為城南街道,並建立辦事處。
1960年,改稱五馬公社城南分社,“文化大革命”中更名躍進分社。
1980年,分置小南街道和大南街道。
2001年,大南、小南街道重新合併,成立南門街道。
2011年10月,撤銷,其行政區域併入五馬街道。
2015年9月,溫州市政府批覆同意鹿城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五馬街道管轄範圍,增設大南街道。
行政區劃
2015年9月,調整後,大南街道轄馬鞍池、花柳塘、虞師里、雙蓮橋、白鹿洲5個社區。
截至2021年10月,大南街道下轄7個社區:花柳塘社區、虞師里社區、馬鞍池社區、雙蓮橋社區、白鹿洲社區、山前街社區、荷花社區,街道辦事處駐龍泉巷116號慶豐公寓二層。
地理環境
大南街道位於
溫州市西北部,轄區東鄰飛霞南路與南塘河,南、西邊界均為溫瑞塘河,北至人民路、小南門河,約2.59平方千米。
人口
2015年末,大南街道戶籍數23779戶,戶籍人口6.7萬人,暫住人口17233人;常往人口8.98萬人,年內出生450人,死亡39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79‰。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南街道常住人口64314人。
經濟
2015年,大南街道轄區企業1674家,其中商貿業761家:全社會商品零售額完成60.43億元,全社會商品銷售(營業)額完成12.66億元;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9.21億元,同比增長5%:地區生產總值30.67億元,同比增長12.1%:進出口12319萬美元,同比增長14.99%;有效投資13.28億元;建築業43家,行政事業單位91家。
2020年,大南街道外貿出口額20.01億元,同比增長70.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76億元,同比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7.46億元,同比增長65.7%;地方財政總收入6390萬元,同比增長-31%;人均收入100017元。
社會事業
城市管理
2015年,大南街道實現10條河道8條道路無違建。全年拆違量達1.03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年度任務84%,通過“省級無違建街道”驗收。完成龜湖截污納管工程2.2千米;啟動山前河、匯車橋、蟬河活水工程;完成4個濱水遊園約8000平方米改造提升;豐收新村舊住宅區綜合整治樣板工程(涉及9.2萬平方米、980戶、2500餘民眾)順利進場施工。街道通過了“溫州市五水共治建設美麗浙南水鄉示範片區”預驗收。完成亦美大廈、景園大廈園林式小區工程,新增綠地0.18萬公頃。開展環境衛生綜合大整治26次,參與人員3600餘人次,清理垃圾50餘噸。
民生事業
2015年,大南街道完成全民參保2994人,城鄉、農村醫療保險參保918人。舉辦民俗展覽、文藝演出、講座等文化活動564場;整合7個社區服務站點及13支隊伍百餘名志願者,實現衛計服務全覆蓋。全年社會撫養費徵收當年、往年金額兌現率均達區定指標,累計徵收金額達283.64萬,再生育審批161件。
城市更新
2020年,大南街道完成隔岸烊新村及豐收新村的徵收任務,隔岸烊地塊出讓金達37.16億元。完成珍寶樓、銀玉樓、中僑大樓小區加裝電梯工作。完成19條大街小巷破損道路的排查工作,制定提升方案設計。啟動11個生活小區“零直排”建設,總投資2650萬元,工程全部完工。打造省級無障礙社區,完成13戶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街鎮級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
交通運輸
大南街道境內有G330、G104公路經過。
歷史文化
大南街道以舊城瑞安門(俗稱大南門)、永寧門(俗稱小南門)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