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夏湯

大半夏湯

【用法與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薑五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治療治胃反嘔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大半夏湯
  • 主要適用症:胃反嘔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 用法用量:半夏9克(洗,完用) 人參6克 白蜜20毫升 
  • 劑型:半夏9克(洗,完用) 人參6克 白蜜20毫升
【功能與主治】治傷寒膈間有寒痰。
【摘錄】唐·孫思邈《千金翼方》
大半夏湯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組成】半夏9克(洗,完用) 人參6克 白蜜20毫升
【用法】上三味,用水1.2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500毫升,溫服200毫升,余份再服。
【功用】補中降逆。
【主治】胃反嘔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各家論述】1.《金匱玉函經二注》:陽明,燥金也,與太陰濕土為合。腑臟不和,則濕自內聚,為痰為飲,燥自外款,為胃脘痛;玄府幹涸,而胃之上脘尤燥,故食難入,雖食亦反出也。半夏解濕飲之聚結,分陰陽,散氣逆;人參補正;蜜潤燥;以水揚之者,《內經》云:清上補下,治之以緩,水性走下,故揚以緩之;佐蜜以潤上脘之燥也。
2.《金匱要略心典》:胃反嘔吐者,胃虛不能消谷,朝食而暮吐也。又胃脈本下行,虛則反逆也。故以半夏降逆,人參。白蜜益虛安中。
東垣云:辛藥生薑之類治嘔吐,但治上焦氣壅表實之病,若胃虛谷氣不行,胸中閉塞而嘔者,惟宜益胃推揚谷氣而已,此大半夏湯之旨也。
3.《古方選注》:大半夏湯,通補胃腑之藥,以人參、白蜜之甘,厚於半夏之辛,則能兼補脾臟,故名其方曰大。以之治胃反者,胃中虛冷,脾因濕動而不磨谷,胃乃反其常道而為朝食暮吐。朝暮者,厥陰肝氣盡於戌,旺於醜也,宿谷藉肝氣上升而乃吐出。主之以半夏辛溫利竅除寒,人參扶胃正氣,佐以白蜜揚之二百四十遍。升之緩之,俾半夏、人參之性下行不速,自可斡旋胃氣,何患其宿谷不消,肝氣僭升也乎?4.《金匱要略淺注補正》:此反胃即脾陰不濡,胃氣獨逆,今之膈食病足矣,或糞如羊屎,或吐後微帶血水。用半夏降沖逆,即是降胃,用參、蜜滋脾液以濡化水谷,則腸潤谷下。
【臨床套用】噎膈:邑宰張孟端夫人,憂怒之餘,得食則噎,胸中隱隱痛。余診之曰:脈緊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陳加薑汁、竹瀝。長公伯元曰:半夏燥乎?余曰:濕痰滿中,非此不治。遂用四劑,病尚不減,改大半夏湯,服四帖,胸痛乃止,又四帖,而噎亦減,服二十劑而安。若泥半夏為燥,而以他藥代之,其能愈平?惟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宜予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