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縣)

大化瑤族自治縣

大化縣一般指本詞條

大化瑤族自治縣成立於1988年10月,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隸屬於河池市,由當時河池地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以及南寧地區的邊緣結合部組成。全縣幅員面積2716平方公里,轄13個鄉3個鎮155個行政村3個居民社區。2012年,全縣有人口46.1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7.66萬,占總人口的81.6%;庫區人口10.7萬,占總人口的23.2%;瑤族人口95623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0.72%。

大化縣不僅是世界瑤族文化之鄉,同時也是中國觀賞石之鄉,發現於上世紀90年代的大化彩玉石以皮細、色艷、質硬、形異而著稱,這個新石種成為當今中國最熱門、最名貴的觀賞石。2007年10月獲得“中國觀賞石之鄉”稱號。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化瑤族自治縣
  • 外文名稱:Da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
  • 別名:大化縣
  • 行政區類別:自治縣
  • 所屬地區:中國 廣西壯族自治區 河池市
  • 下轄地區:大化鎮、都陽鎮、岩灘鎮等
  • 政府駐地:大化鎮
  • 電話區號:0778
  • 郵政區碼:530800
  • 地理位置:廣西中部偏西北
  • 面積:2716平方公里
  • 人口:46.15萬人(2012年)
  • 方言:壯語、瑤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烏龍嶺景區、紅水河八十里畫廊
  • 車牌代碼:桂M
  • 創建時間:1987年12月23日
  • GDP:35.56億元(2013)
  • 行政代碼:451229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力資源,生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生態建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大化縣城古為百越之地,秦屬桂林郡地。
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
漢元鼎六年劃入定周縣,五代十國時統屬宜州地。
宋歸右江道,元屬田州路,明清時隸屬思恩府。
民國時和解放後分屬都安、巴馬瑤族自治縣和馬山縣。
1987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大化瑤族自治縣,以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大化、六也、百馬、江南、都陽、雅龍、七百弄、板升八個鄉和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板蘭鄉全部,東山、鳳凰、羌圩三個鄉的十七個村以及馬山縣的古感(鎮)、貢川、永州三個鄉鎮的二十二個村為大化瑤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大化鎮。
1988年3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辦公廳確定的行政區域: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大化、六也、百馬、江南、都陽、雅龍、七百弄、板升八個鄉,棉山鄉的棉山、下皇、吉發、六說、平方、協和、加城等7村;巴馬瑤族自治縣板蘭鄉全部,鳳凰鄉的那色、京屯、巴、追、巴岩等4村,東山鄉的弄冠村,羌圩鄉的羌圩、坡馬、艾圩、洪籌、那良、古龍、東槓、健康等8村,乙圩鄉的乙圩、常吉、常懷、果好等4村;馬山縣的古感鎮的古感、坡了2村,貢川鄉的龍口、龍馬、城內、等宦、龍眼、貢川、清坡(波)、什隴、龍江、龍勒、紅柳等11村,永州鄉的共和、中良、龍樂、頒桃、皂江、龍亮、水力、古喬等9村。
1988年10月始成立大化瑤族自治縣,縣人民政府駐大化鎮
1996年,大化瑤族自治縣面積2716平方千米,人口約40萬人。轄3個鎮、16個鄉:大化鎮、岩灘鎮、都陽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蘭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鎮西鄉、雅龍鄉、六也鄉、流水鄉。縣政府駐大化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化瑤族自治縣總人口367970人。其中:大化鎮51959人,都陽鎮22142人,岩灘鎮27721人,共和鄉18612人,貢川鄉23028人,百馬鄉17433人,古河鄉5962人,古文鄉7943人,江南鄉28311人,羌圩鄉18090人,乙圩鄉13782人,北景鄉14875人,板蘭鄉5576人,板升鄉22193人,七百弄鄉14351人,鎮西鄉12044人,雅龍鄉13715人,六也鄉24529人,流水鄉25704人。
2003年,大化瑤族自治縣轄3個鎮、16個鄉:大化鎮、都陽鎮、岩灘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蘭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鎮西鄉、雅龍鄉、六也鄉、流水鄉。
2005年6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69號)同意調整大化瑤族自治縣部分鄉鎮的行政區劃:撤銷流水鄉,整建制併入大化鎮,大化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鎮西鄉,整建制併入雅龍鄉,雅龍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板蘭鄉,整建制併入北景鄉,北景鄉政府駐地不變;將貢川鄉龍口、龍馬、城內3個村劃歸大化鎮管轄。
全縣現轄3個鎮、13個鄉:大化鎮、都陽鎮、岩灘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雅龍鄉、六也鄉。縣政府駐大化鎮。

行政區劃

2003年大化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劃3個鎮、16個鄉:大化鎮都陽鎮岩灘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蘭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鎮西鄉雅龍鄉六也鄉流水鄉
2005年,板蘭鄉併入北景鄉;鎮西鄉併入雅龍鄉;流水鄉併入大化鎮。
2012年大化瑤族自治縣轄13個鄉,3個鎮,155個行政村,3個居民社區。各鄉鎮:大化鎮、都陽鎮、岩灘鎮、共和鄉、貢川鄉、百馬鄉、古河鄉、古文鄉、江南鄉、羌圩鄉、乙圩鄉、北景鄉、板升鄉、七百弄鄉、雅龍鄉、六也鄉。
大化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劃詳表
鄉鎮名稱
主要轄區
轄:紅電、大化、榮華3個社區;古感、坡了、龍口、龍馬、城內、流水、鳳翔、仁良、上旗、景山、亮山、春興、達悟、大調、敦肅等27個行政村。
轄:都陽、滿江、武城、忠武、尚武、加城、雙福7個行政村。
轄:協合、棉山、六說、吉發、下皇、常吉、古龍、東扛8個行政村。
轄:共和、古喬、中良、頒桃、皂江、碧草、水力、弄樂、弄亮9個行政村。
轄:貢川、等宦、清坡、什隴、隆江、龍勒、龍眼、紅柳11個行政村。
轄:百馬、坡樓、永靖、中和、下和、六任、登排、科優、孟豆、同社10個行政村。
轄:古河、四聯、丹桂、弄法、坡尺、懷合6個行政村。
轄:良美、乃良、婭合、義和、茂林、吾章、懷雄、覺瑞8個行政村。
轄:江洲、發瑞、塘么、帶林、龍鳳、合民、隴丘、法棠、弄文、嘗梅、上和、九懷、隴漢13個行政村。
轄:羌圩、那良、洪籌、健康、艾圩、坡馬6個行政村。
轄:乙圩、常懷、果好、巴岩、巴追5個行政村。
轄:那色、江棟、六華、漢達、平方、京屯、板蘭、弄冠、安蘭、可考10個行政村。
轄:昇平、板烈、弄紀、弄納、弄冠、弄雷、弄系、八好、弄立、弄從、弄郎、弄勇、三洞13個行政村。
轄:弄合、弄京、弄良、弄平、保上、古竹、弄呈、戈從、弄雄、弄騰10個行政村。
轄:紅日、偉平、雅林、林茂、道德、宏偉、溫和、鎮西、竹山、勝利、盤兔、尤齊、弄往13個行政村。
轄:豆也、和平、弄茶、六累、德禮、華善、加司、邊弄、春貴、吞依、茶油11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由河池地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以及南寧地區的邊緣結合部組成。公路距自治區首府南寧130多公里,水路上通貴州,下抵廣州。全縣幅員面積2716平方公里。
大化縣

地質地貌

大化縣屬喀斯特地貌,境內峰叢密布,東北部和西南部為峰叢窪地,東南部多為峰叢谷地,中西部為低山丘陵。紅水河貫穿大化全境,整體地勢呈西北向東南傾斜。大化地處雲貴高原余脈,都陽山脈自北向南跨過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海拔一般在500~800米,最高系板升─七百弄山區,海拔一般在900~1000米,最高山峰七百弄鄉的弄耳山,主峰海拔1108米。南部海拔一般在150~300米。縣域地貌按成因分類有岩溶(喀斯特)地貌、剝蝕侵蝕低山丘陵地貌、河谷地貌三種類型,其中以岩溶地貌為主,境內峰巒疊嶂,窪地密布,號稱“千山萬弄”,僅七百弄鄉就有大小弄場1300多個,而有人煙的僅324個。境內地表河總長474公里,河網密度為0.16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紅水河,縣內流程160公里。紅水河一級支流共9條,縣內流程117.2公里。縣境內已查明有地下河14條,總長1242公里,平均流量0.89立方米∕秒。

氣候

大化縣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緣,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8.2—21.7℃,年降雨量為1249—1673mm之間。縣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可耕。年平均氣溫18.2~21.3°C。1月份氣溫最低,平均12.2°C,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8.2°C,極端最高氣溫39.7°C。年日照時數1217~1587小時,年積溫6300°C。生長期、無霜期年平均分別達300天、335天。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4%~80%。年平均降雨量1249~1673毫米,蒸發量1213~1645毫米。

自然資源

大化縣資源豐富。農林資源產品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花生、火麻龍眼、板栗、杉、松、竹木、金銀花、黃精、山羊、魚類等。傳統工藝品的貢川紗紙、六也滕編、共和竹編暢銷國內外。

水力資源

大化縣境內梯級建設兩座國家大型水力發電站,總裝容量177.6萬千瓦。岩灘水電站是紅水河梯級開發的第五級電站,是廣西第一座超百萬千瓦的大型水電站,樞紐主要建築物由攔河壩、壩後發電廠房、開關站和垂直升船機組成。壩頂總長525米 ,最大壩高110米,是國內首項壩高超過百米的碾壓混凝土高壩;4條直徑10.8米的引水壓鋼管埋在壩內,是國內水電站首項最大直徑鋼管;通航建築物為250噸垂直升船機,最大提升高度69.5米。電站裝機容量1210兆瓦,年發電量56.6億千瓦時。
岩灘水電站岩灘水電站

生物資源

大化縣喬木主要有松、杉、任豆、香椿、苦楝木棉、楓樹、青岡樹、勻樹、大頭竹、刺竹;國家稀樹種有擎天樹金絲李等。野生動物及水產有:黑、麻、花三種毛色的山羊。蛤蚧、蛇類、野豬、黃猄、野山羊、猴子、山雞、毛雞、果子狸、穿山甲、竹鼠等。劍魚、巴馬純唇魚、暗岩魚和長尾唇四種特有魚種。

礦藏資源

大化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輝綠岩、鈦鐵礦錳礦矽石礦、大理石等。截止2014年,矽石礦已探明為93萬噸,質量(品位)達一級以上標準。大理石、輝綠岩儲量在3億立方米以上,錳礦儲量約有800萬噸。

人口民族

2012年,大化縣全縣有人口46.1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7.66萬,占總人口的81.6%;庫區人口10.7萬,占總人口的23.2%;瑤族人口95623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0.72%。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發展

2011年,大化縣全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3.6億元,比2010年增長1.8%;財政收入5.001億元,完成全年預算任務;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15.7億元、11.25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億元,比2010年增長1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億元,比2010年增長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0元,比2010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3930元,比2010年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億元,比2010年增長21.4%。
2014年大化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46730萬元,增長22.3%。總量和增速分別居河池市第4位、第2位,比上年上升了2位和8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2268萬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38257元,增長40.5%;第三產業增加值126205萬元,增長4.2%。三次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為3.8%、90.3%、5.9%,分別拉動GDP增長0.8、20.1、1.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8.4:53.3:28.3。
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3988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6%,增速比全國高0.7個百分點,比全區低0.5、比全市高3.1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7553萬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258057萬元,增長9.9%,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221808萬元,增長12.5%;建築業增加值36249萬元,下降3.4%。第三產業增加值194271萬元,增長5.8%。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比為16.2:47.8:36。

第一產業

2011年,大化縣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8萬畝,糧食產量7.07萬噸,農業種植業產值3.067億元,比2010年增加3240萬元。全年新種果樹7000畝,全縣水果種植面積達7.46萬畝,全年水果產量達1.2萬噸,產值3900萬元。全年新種植糖料蔗1.88萬畝,全縣甘蔗種植面積達2.25萬畝,可供進廠開榨原料蔗預計超過10萬噸,蔗農種植甘蔗人均收入預計達1500元以上。全縣水產品產量達1.42萬噸,同比增長8.04%,產值12551萬元,同比增長6.6%。艾格菲生豬養殖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6億元,弄水種豬繁育場、巴獨公豬站、那角小豬保育場正式投產,飼養種母豬5060頭、種公豬105頭,小豬4000頭。在大化鎮、古河鄉、六也鄉建設3個現代農場。
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

第二產業

2011年,大化縣岩灘電站二期擴容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59億元;古龍水電站、龍眼水電站建成投產;與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風電項目的協定廣西大化虎鷹水泥有限公司年產120萬噸水泥粉磨站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大化金源石材有限公司、廣西銘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輝綠岩石粉、碎石項目即將投產,輝綠岩加工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全年實施技改項目16項,累計投入技改資金8.57億元。

第三產業

2011年,大化縣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被授予國家3A級旅遊景區。與萬家福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萬國通盛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岩灘湖光山色旅遊區班肖溫泉養生度假村和岩灘湖光山色旅遊區北景洞穴瑤寨旅遊項目,總投資3.75億元。成功舉辦第二屆廣西大化奇石文化旅遊節、第六屆布努瑤“祝著節”、中國(廣西·大化)·東協紅水河岩灘水電站庫區千人垂釣大賽、“詞曲名家大化採風行”等活動。全年接待入境遊客2108人次、旅遊(外匯)收入78.03萬美元,接待國內遊客45.01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12億元,旅遊固定資產投資1.12億元。
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
2011年,大化縣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開展“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工作,建設農家店98家,家電下鄉網點105家,項目覆蓋全縣16個鄉鎮,銷售各類家電下鄉產品24685台,銷售額6001.6萬元,農民領取補貼654.2萬元。採取多項措施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縣私營企業達到359戶, 註冊資本6.08億元,從業人員4434人;個體工商戶達到7416 戶, 註冊資本3.92億元,從業人員12903人。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大化縣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村文化室、文化信息資源、農民體育健身、電影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廣場文化、全民健身和籃球、桌球、氣排球等競技性體育比賽開展。藍雲入選央視“2011感動中國”候選人。

教育事業

大化縣共有中國小校60多所。2011年,大化縣五中、六中等新校征地工作順利推進;首批206個教學點的撤併工作如期完成,鄉鎮中心幼稚園建設工作正式啟動。發放各類補助金(助學金)3277.4萬元。大化高中獲“全國重點大學暨‘211工程’大學生源基地”稱號,通過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複查評估驗收,縣幼稚園被確認為河池市示範幼稚園。職業教育攻堅通過市級驗收。
烏龍嶺景區烏龍嶺景區

醫療衛生

2011年,大化縣鞏固提高新農合參合率。建設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完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服務網路。大化縣共有公立綜合醫院6個。

社會保障

2011年,大化縣城鎮新增就業2662人,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427人,安置困難就業人員再就業23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五險”參保人數6.33萬人,“新農合”參保人數30.01萬人,參合率95.32%,“新農保”參保人數16.5萬人,參保率86.6%。成功競選廣西實施“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範工程羅非魚養殖項目,獲得項目扶貧資金1500萬元,第三批“整村推進”貧困村建設項目順利通過自治區抽查驗收。實施岩灘庫區處遺《規劃》,開工建設村屯公路41條,完成投資2640.01萬元;建設碼頭43個,完成投資165.31萬元;建設人飲工程14個(處),完成投資137.92萬元;建設移民新村10個,完成投資401.1萬元。新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賃住房755套,完成投資3190萬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350戶,累計完成投資4478萬元。
巴樓山巴樓山

基礎設施

2011年,大化縣公路水運交通完成投資8655萬元,大化至巴馬二級公路、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大化至周鹿二級路聯線大化段開工建設;西南出海通道工程大化航段整治全面完成;板蘭至可考等6條通村水泥路完成工程量的91%。土地整治項目完成投資4000萬元,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全部竣工,岩灘鎮上吉鈦鐵礦礦山、大化鎮古感錳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進展順利。水利項目完成投資1875萬元,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解決近3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

生態建設

2011年,大化縣重點能耗企業萬元產值能耗同比下降10.73%,公共機構水、電、油總消耗量同比下降3%。化學需氧量減排444.7噸,氨氮減排63.72噸,超額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城區污水處理率80%、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93%。完成全縣16個鄉鎮190箇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編報工作,北景鄉那色村、江南鄉江州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歷史文化

大化縣是世界瑤族文化之鄉,大化縣是全國10多個瑤族自治縣中瑤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較高的縣份,瑤族的創世史詩《密羅陀》就是誕生於此,全世界僅存銅鼓2400多面,其中有400餘面就在大化。
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
琴常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蹟。位於岩灘水電站壩首西約1000多米的常吉半島琴常屯。1975年,這裡曾出土新石器時代(距今四五千年前)石刀、石斧、石鐮,標本存廣西博物館。
龍口石城遺蹟。位於貢川鄉龍口老圩。清鹹豐年間,太平軍興,金陵之官兵潰敗於此。龍口鄉(今龍口村)韋建揚為避匪亂,率眾老鄉親捐錢糧、出人力建石城,南起經道山,北迄龍口山,長約40米,厚4米,當中開一門,門上設眺望樓,蔚為壯觀。今僅存石牆於洞中。

風景名勝

七百弄風景名勝區
大化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名勝區,景區規劃面積為1300平方公里,是集國內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與現代大型水電工程景觀、民族風情於一體的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其中七百弄喀斯特地貌景觀具備世界自然遺產等級,是廣西12個精品旅遊區之一。根據景觀組合特點和綜合功能劃分,可分為七百弄景區、“八十里畫廊”景區、岩灘景區和奇灘怪峽景區、龍著休閒度假區。七百弄的“弄”字本是由“山”和“弄”構成上下結構的字(拼音:lòng ,各種字典和詞典的解釋均為:壯族語,石山間的平地),由於電腦普及後,打字印刷均電子化了,山弄的弄字打不出,就用弄(nòng)字代替了。
七百弄風景名勝區七百弄風景名勝區
烏龍嶺景區
烏龍嶺地區位於大化電站壩首附近水庫的北側,長分別為6公里,寬2公里,最寬2.7公里,公園大門正對縣城主街道文昌西路口西郊公園丘陵高低起伏,溝壑曲折蜿蜒,主峰可眺望大化電站、水庫、大化城市新貌和環城山景。兩條林木蔥蘢的蒼龍嶺與位於其間的大化水電站組成“雙龍爭珠”奇景,新興的大化縣城,群峰環繞,一水中分。區內的金龜山、五龍仙山,臥佛山、觀音山,情態奇特迷人。西郊公園建成後將為廣西最大的森林公園。
烏龍嶺景區烏龍嶺景區
巴樓山
巴樓山,又叫“紅旗山”,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百馬鄉的紅水河畔,狀似豎立的旗幟,山上有岩洞,山頂有岩葬,岩壁上呈現駿馬、飛鷹等圖案,洶湧的河水從山腳流過,剛柔相濟,別具韻味。傳說八年一度的盛夏之夜,有兩束光照徹河面,留下千古之謎。巴樓山向南,有“飛鷹山”、“摩天嶺”等氣勢磅礴的山峰綿延舞動,蔚為壯觀。
巴樓山巴樓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