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兒菜(大刺兒菜)

大刺兒菜(大刺兒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刺兒菜(學名:Cephalanoplos setosum (Willd.) Kitam.):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分枝,被疏毛綿毛。葉互生,基部葉具柄,上部葉基部抱莖,葉片羽狀分裂有刺。頭狀花序大,單生或數個聚生枝端,密被綿毛;總苞片外層頂端具長刺;花紅色。瘦果,冠毛羽狀。生於山野荒地及路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刺兒菜
  • 拉丁學名:Cephalanoplos setosum (Wild.) Kitam.
  • 別稱:刺薊菜,大薊,絳策爾那布(藏名)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菊目(Asterales)
  • :菊科
  • :刺兒菜屬(Cephalanoplos)
  • 分布區域:分布於四川、雲南及西藏等地。
  • 採集:採集】8~10月採收
  • 來源:為菊科植物大刺兒萊的全草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性味,功用,用法用量,植物膳食,防治農藥,

簡介

大刺兒菜(學名:Cephalanoplos setosum (Wild.) Kitam.):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分枝,被疏毛綿毛。葉互生,基部葉具柄,上部葉基部抱莖,葉片羽狀分裂有刺。頭狀花序大,單生或數個聚生枝端,密被綿毛;總苞片外層頂端具長刺;花紅色。瘦果,冠毛羽狀。生於山野荒地及路旁。
大刺兒花大刺兒花

形態特徵

貢山薊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莖直立,粗壯,上部密被蛛絲狀綿毛。莖下部和中部葉披針形或萇圓狀披針形,無柄,耳狀半抱莖,羽狀半裂,裂片寬三角形,邊緣有大小一等的齒,刺長5-15mm,兩面綠色,上面疏生長3-8mm的黃色針刺,下面脈上被柔毛;上部葉條狀披針形,具疏刺齒。頭狀花序單生或1-2個集生於枝端,球形,直徑4-5cm,無梗或有短梗,基部具苞片狀小葉;總苞密被蛛絲狀絨毛;外層和中層總苞片卵狀矩圓形,先端狹條形,背部有脊,內層漸長,條形,先端長漸尖;全為管狀花,花冠暗紫色,長約3.8cm,筒部較檐部長約2倍。瘦果長圓形4.5-7mm,壓扁,淡褐黑色,稍光亮;冠毛羽狀,污白色,先端略粗糙。

分布範圍

分布於華北、東北及陝西、河南等省。多見於農田、路旁或荒地。小薊喜生於腐殖質多的微酸性至中性土中,生活力、再生力很強。每個芽均可發育成新的植株,斷根仍能成活。在田間易蔓延,形成群落後難於清除。

主要價值

性味

甘苦,涼。

功用

涼血,止血,消察散腫。治吐血,鼻出血,尿血,子宮出血,黃疸,瘡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植物膳食

刺兒菜的吃法
刺兒菜味甘、苦,微寒,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刺兒菜的嫩莖葉可食用,嫩莖葉烹調後,食療效果最佳,下面給大家說說刺兒菜的吃法:
一、蒜泥刺兒菜
主料:刺兒菜500克、蒜泥、精鹽、味素、蔥花、香油各適量。
製作:將刺兒菜的幼苗去雜洗淨,入沸水鍋焯透,撈出擠乾水,切成段。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投入刺兒菜、精鹽、味素,炒至入味,再放入蒜泥調勻即成。
大蒜有散癰腫、解風邪、消毒氣、袪風濕、療疫癬、健脾胃、治腎氣、止霍亂、解瘟疫及止血等作用。刺兒菜和大蒜相配成菜,更具有止血功效。適用於吐血、鼻出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肝炎、癰毒等病症。
二、黃豆刺兒菜羹
主料:黃豆150克,刺兒菜150克、蔥花、精鹽、味素、食油各適量。
製作:將刺兒菜幼苗去雜洗淨,上沸水鍋焯透,撈出過幾次涼水,除去苦味後,擠乾水分,切成段。黃豆泡發磨成漿。油鍋燒熱,入蔥花煸香,加入刺兒菜,加入精鹽,炒至入味。將豆漿加入鍋內燒沸,點入味素出鍋即成。
黃豆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作用。刺兒菜與黃豆相配製,具有健脾、潤燥、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吐血、鼻出血、瘡癰腫毒、腹脹羸瘦、消渴、煩熱等病症。
三、刺兒菜蜜藕湯
主料:刺兒菜100克,蜂蜜,生藕汁各適量。
製作:刺兒菜洗淨煮湯,加蜜、生藕汁。功能涼血止血。適用於口乾,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
刺兒菜外敷方:鮮刺兒菜250克,搗爛外敷。功能解毒止血。適用於一切疔瘡腫毒,外傷出血。
提醒:刺兒菜臨床套用於急性傳染性肝炎,高血壓及一切出血,但體虛胃弱者慎食。

防治農藥

唑草酮,雙氟-唑密胺,2甲4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