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實驗中學,位於大冶文化繁榮的市中心,這裡古樟流韻,丹桂飄香,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大冶實驗中學1983年始建,稱“北門中學”。1985年1986年,校址在城關北門,稱“北門中學”,開設教學班20個,在校學生1396人,教職工106人,校園面積10672平方米,校舍面積7482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冶實驗中學
- 創辦時間:1983年
- 類別:初級中學
- 現任校長:尹義才
- 所屬地區:湖北 黃石
學校概述,校園環境,辦學理念,師資力量,德育工作,教學管理,歷屆領導,校園歷史,辦學成就,學校榮譽,
學校概述
1987年起學校遷往東嶽路,改稱“城關中學”,師生人數不斷增加,至2013年,教學班已增至24個,學生人數達到近2000人,教師136人,學校面積擴至17745平方米,校舍面積增加到8724平方米。1998年學校遷至保康路(原大冶一中校址),開設班級36個,學生2462人,教師193人,校園面積增至43355平方米,校舍面積達29325平方米,學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1999年起,隨著大冶經濟的發展,進城人員越來越多,師生數急劇增加,每年均增教學班5到8個,教師10人左右。
2001年,學校聘請了外籍教師,首開大冶基礎教育之先河,成立了大冶外國語學校,實行一校兩牌。2003年開設教學班65個,學生4800餘人,教師268人。由於城區學校布局調整,實驗中學兼併了“育才學校”和“城北中學”,師生數迅速擴大,現有的校園面積已適應不了教育形式的發展,2003年秋季,大冶實驗中學將大冶外國語學校剝離至原“大冶師範”校址,兩所學校累計開設教學班92個,學生5700人,教師330人,校園面積128畝,建築面積17812平方米。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大冶外國語學校正式收歸公有,併入大冶實驗中學,形成一校兩部(實中本部和外校部)。學校現有教學班81個,教職員工326人,學生4789人。(數據截止2012年底)
校園環境
校園面貌日新月異
大冶實驗中學兩部(實中本部和外校部)校園面積共128畝,建築面積近20000平方米。校園內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其中有3棟教學樓,實驗樓、辦公綜合樓各2棟,體藝館一座,學生宿舍4棟,教工宿舍8棟,千人大餐廳3個, 250米環形塑膠運動場2個,水泥籃球場3個,塑膠籃球場4個,塑膠羽毛球場一個。另外學校各種功能室齊全,有大型電教室和多媒體報告廳各2個,理化生實驗室計8間,音樂室、美術室各2間,語音室、微機室計4間,學校圖書室和閱覽室藏書8.8萬冊。學校還有多媒體演示系統14套,有學校電視台、科教中心、智慧型廣播網、遠程教育網和校園網等。三年來,學校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籌措資金、壓縮日常開支,對原有設施如教學樓、體藝館、籃球場等進行了維修改造,同時加大了校園的綠化,各種教學設施和裝備得以全面加強,育人環境得以全面最佳化,校園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日趨先進
大冶實驗中學經過多年的積累沉澱,已經確立了一系列的合理科學的辦學理念,即辦學宗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辦學承諾——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辦學策略——以德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辦學信念——今天我以實中為榮,明天實中以我為榮;辦學目標——辦人民滿意教育,創社會誠信學校;辦學校訓——厚德、勤學、和諧、致美;辦學自我完善理念——師德在言行,功夫在案頭,風采在課堂,形象在社會,奉獻在崗位。2009年,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又適時提出了“三立足”的教學新理念,即立足課堂,提高效率;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立足學生,提高質量。
師資力量
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學校現有在職在崗教師315人,其中高級教師123人, 中級教師175人,黃石市首批和二批學科、學術帶頭人23名,省級勞模及優秀教師8名,全國和省級骨幹教師4名。學校現有黨員131人,下設6個黨支部。三年來,學校加強了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和專業技能的建設力度,多方位開展校本培訓活動,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通過開展講課、聽課、說課、評課等活動,通過專家引領、名師示範等方式,通過集中培訓、個人自學等途徑,切實做好了校本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全校教師特別是新進教師的師德師風水準、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近三年學校承擔國家、省級實驗課題6個,教師參與人數達170餘人次。輔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項240餘人次、省市級獎項930餘人次,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
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成效顯著
三年來,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全面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堅持“三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三結合”(家庭、學校和社區教育相結合);開展“三步教育”:七年級重點抓入學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八年級重點抓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九年級重點抓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注重“四個教育”:班主任重點教育,政治課主渠道教育,學科滲透教育,集體活動養成教育。學校德育工作強調“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貼近社會,抓在實處”,經常聯繫社會熱點問題,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實踐活動。三年來,學校先後開展了“校園環保天天行”“十佳學生評選”“三好學生進軍營”“五月紅歌會”“經典誦讀比賽”“與鄉鎮兄弟學校手拉手”“學做一道菜”“五星學生評比”等一系列特色鮮明的主題實踐活動。在2008年抗雪救災、抗震救災、迎奧運等重大活動中,學校師生更是表現出了極大的愛國熱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自發捐款多達20餘萬元。
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不斷最佳化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始終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持續發展的第一要務,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發展、教師發展,作為提升教育形象的一項根本性的工程來抓,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教務處圍繞“立足課堂,提高效率;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立足學生,提高質量”的“三立足”教學理念狠抓常規管理,規範教學行為。強化了教學工作的責任管理、規範管理、目標管理、過程管理、質量管理;強化了教師的崗位意識、教學常規執行意識、質量目標達成意識。進一步強化了教學常規管理,落實備、教、改、輔、考、評六個基本環節,將教學管理認真落實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同時認真完善、落實教學巡查、集體備課、互相聽課、教學檢查、教輔資料管理、問卷調查、實驗管理等制度和措施。特別是實名公告制度有效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狠抓教學常規管理的同時,學校突出了九年級教學工作。強化了九年級工作的計畫性、主動性和全面性。特別是培優補差工作抓到了實處,補到了點上,既定人、定標,又定時反饋、定期考核,效果顯著。學科競賽是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學校加強了學科競賽輔導工作。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備課組在開學之初就在教務處的安排下制訂好了培優輔導計畫,落實好了教學計畫、開班規模、輔導資料、輔導時間、輔導教師等。在此過程中,教務處、年級組還加強對輔導班的考勤和管理。各年級、各學科的競賽輔導工作有條不紊,效果明顯,成績驕人。
歷屆領導
歷屆黨總支(黨委)書記、副書記、校長、副校長名單如下:
1983年,校長:石世昌 副校長:黃開振 書記:蘭耀軍 副書記:陳子緒
1984年,校長:石世昌 副校長:黃開振 書記:蘭耀軍 副書記:陳子緒
1985年,副校長:皮子涵 石瑞 書記:蘭耀軍 副書記:陳子緒
1986年,副校長:皮子涵 石瑞 書記:蘭耀軍 副書記:陳子緒
1987年,副校長:皮子涵 石瑞 書記:蘭耀軍 副書記:陳子緒
1988年,副校長:皮子涵 石瑞 書記:蘭耀軍 副書記:陳子緒
1989年,副校長:皮子涵 石瑞 書記:蘭耀軍 副書記:陳子緒
1990年,校長:趙純烈 副校長:皮子涵 石瑞
書記:蘭耀軍 副書記:陳子緒
1991年,校長:趙純烈 副校長:皮子涵 石瑞
書記:蘭耀軍 副書記:葉發輪
1992年,校長:趙純烈 副校長:皮子涵 石瑞
書記:趙純烈 副書記:葉發輪
1993年,校長:趙純烈 紀宏富 副校長:皮子涵 陳興旺 石瑞
書記:趙純烈 副書記:葉發輪
1994年,校長:紀宏富 副校長:陳興旺 何仁炎 石瑞
書記:紀宏富
1995年,校長:紀宏富 副校長:陳興旺 何仁炎 石瑞
書記:紀宏富 胡漢庭
1996年,校長:紀宏富 副校長:陳興旺 何仁炎 石瑞
書記:紀宏富 胡漢庭
1997年,校長:李松泉 副校長:何仁炎 陳興旺 石瑞
書記:柯昌炎 副書記:李松泉 胡漢庭
1998年,校長:李松泉 副校長:何仁炎 陳興旺 石正國
書記:柯自強 副書記:李松泉
1999年,校長:李松泉 副校長:陳興旺 石正國
書記:柯自強 副書記:李松泉
2000年,校長:李松泉 副校長:陳興旺 石正國
書記:柯自強 副書記:李松泉
2001年,校長:李松泉 副校長:陳興旺 石正國 傅全英
書記:柯自強 副書記:李松泉
2002年,校長:李松泉 副校長:陳興旺 石正國 傅全英
書記:李松泉 副書記:胡衍祥
2003年,校長:胡千名 副校長:石光明 陳興旺 石正國 傅全英 吳金林
書記:胡千名 副書記:石光明
2004年,校長:胡千名 副校長:石光明 陳興旺 石正國 傅全英 吳金林
書記:胡千名 副書記:石光明
2005年,校長:胡千名 副校長:石光明 陳興旺 石正國 傅全英
吳金林 張衛平 趙麗君
書記:胡千名 副書記:石光明
2006年,校長:胡千名 副校長:石光明 陳興旺 石正國 傅全英
吳金林 張衛平 趙麗君
書記:胡千名 副書記:石光明
2007年,校長:石光明 副校長:吳金林 趙麗君
書記:石光明 副書記:傅全英
2008年,校長:石光明 副校長:吳金林 趙麗君 朱文清
書記:石光明 副書記:傅全英
2009年,校長:石光明 副校長:吳金林 趙麗君 何金泉 朱文清
書記:石光明 副書記:吳金林
2010年,校長:石光明 副校長:吳金林 趙麗君 何金泉 朱文清
書記:石光明 副書記、紀委書記:吳金林
2011年,校長:石光明 副校長:吳金林 趙麗君 何金泉 朱文清
書記:石光明 副書記、紀委書記:吳金林
大冶實驗中學辦公室
2011年4月
校園歷史
1991年起學校被命名為“湖北省首批素質教育改革實驗國中”,因此學校改名為“實驗中學”,開設教學班25個,學生1700人,教師117人,校園面積未變,校舍面積增加到9818平方米。此後五年師生數略有增加,但基本保持穩定。1997年搭乘“普九”東風,師生人數不斷增加,此後一年一個變化。校園面積增至43355平方米,校舍面積達29325平方米,實驗中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建築面積17812平方米2005年開設教學班98個,學生6200餘人,教師340人,校園面積未變,建築面積卻增加到近20000平方米,其中音樂室、美術室、階梯教室各2間,實驗樓、辦公綜合樓各2棟,體藝館一座,學生宿舍4棟,教工宿舍8棟,千人大餐廳2個,大型電教室和多媒體報告廳各2個,理化生實驗室計8間,250米環形塑膠運動場2個,籃球場8個,學校藏書8.8萬冊,語音室、微機室計4間,多媒體演示系統14套,還建有學校電視台、科教中心、智慧型廣播網、遠程教育網和校園網。
辦學成就
教學質量出類拔萃
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機制,結出了豐碩的辦學成果。三年來,學校教學質量一直在大冶市名列前茅,連續蟬聯了黃石、大冶兩市的“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獎。2007年中考,全市總分前十名,實驗中學占八名;267人升入大冶一中,占全市三分之一強;低分率得到了有效控制。2008年中考,全市總分前十名,實驗中學占七名,且囊括了第一至第五名,其中外校部908班的王陽同學以總分614分喜中全市中考狀元;升一中人數達262人。2009年中考,全市總分前十名,實驗中學占六名;260人升入大冶一中;1.08﹪的低分率為全黃石地區最低。2010年中考,全市總分前十名,實驗中學獨占6人;276人升入大冶一中。
學校榮譽
獲得的主要榮譽
大冶實驗中學是“湖北省電化教育試點學校”“湖北省素質教育實驗學校”“湖北省教育科研實驗學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強學校”“國家中學數學教材實驗學校”“中央教科所語文自輔教材實驗先進學校”。
三年來,學校獲得各級各類榮譽近90項,主要有:“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單位”“湖北省語言文字工作示範學校”“湖北省教育報刊常務理事單位”“第三屆中學生作文大賽暨首屆湖北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優秀組織獎”“改革開放30年·影響黃石100品牌”“黃石市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獎”(2007-2009)“黃石市安全文明校園”“黃石市中華文化經典誦讀三等獎”“黃石市2007年度全市人防(民防)工作先進單位”“黃石市2007年度學校防範風險轉移安全轉移工作先進單位”“黃石市學生用書管理先進單位”“黃石市2008年度學校放心食堂創建活動先進單位”“黃石市民防知識教育示範學校”“大冶市首屆青少年學生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比賽一等獎”“大冶市第七、八、九屆校園科技創新月暨勁牌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大冶市2007年度平安校園”“迎奧運大冶市首屆運動會‘還地橋’杯青少年兵乓球賽(國中男子團體)第一名”“大冶市‘5·12’抗震救災慈善銀獎”“大冶市2007年課堂教學效益年活動最佳先進單位”“大冶市2007年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套用與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大冶市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祖國在我心中’全市青少年紅歌會一等獎”“實施大冶市教師專業化發展158計畫先進單位”“大冶市 2009年目標管理工作一等獎”“2009年度全市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2009年度大冶市先進黨委(黨組)中心組”“2010年黨建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教學管理優勝單位”“2010年教學質量優秀獎“ 大冶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國中組)第一名”等。
大冶實驗中學擁有一流的教學設備、一流的校園環境、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學質量,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是黃石市基礎教育的一朵奇葩,是優秀人才茁壯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