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洞

大佛洞

陝西漢中大佛洞位於南鄭小南海西北岸山腰上。“岸半突開一洞,中建佛殿,故名。”洞 口顯豁,寬約17米,高約2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佛洞
  • 地理位置:漢中市
  • :約17米
  • :約20米
簡介,地理位置,

簡介

洞口光線尚好,愈深愈暗。 早年,曾有人歷時47天,經“六個岔洞”,“過十三趟河”,“登十三層石樓”,“闖一道鬼門關”,才到達四川北部一山崖的洞口。洞中或高寬數十米,可容納幾千人;或窄路逼人,需側身才能過。一道小河淙淙而來,轟轟而去,注入一黑石洞 中,洞內回聲猶如萬馬奔騰。 另有鐘乳滴露,石筍如林;五彩雲石,井然排列;組成無數妙不可言的天然圖 案,令人目不暇接。近年來,人們又修建了許多人工景致,如素衣觀音,臥佛群等, 使大佛洞又增加了宗教神秘感。

地理位置

大佛洞在漢中市南約15公里,位於南鄭縣!座落於小南海之上的山腰間。其勢面俯小南海,背倚龍頭山,南障青石關,北線池水(今冷水),“千仞嵯峨石劈開”。洞口顯豁,寬約17米,高約20米,原建有大佛殿,故名“大佛洞”。洞內景觀奇特,洞頂成拱狀,恰似蒼穹籠蓋四野,高40米,寬30米,長200米.有五彩雲石相綴,組成無數天然圖案,有似百鳥朝風。有似孔雀開屏,猶如畫廊和藝術之殿。往裡沿石經天橋,秉燭探尋,分經“六個岔洞 ”“過十三道橋”“登十三層石梯“”涉一犀牛灘“。洞底地海暗河,清泉溪流,莫知源終,鐘乳滴露,石筍如林,構成奇特的造型。
據有關專家考察,大佛洞屬於米倉---大巴山構造剝中的一部分,地質結構比較複雜,以震旦紀結晶灰岩,砂岩為主,寒武紀砂岩,灰岩奧陶紀頁岩,灰岩均有,地質年代約有二億五百萬年,地貌特徵是奇峰林立,坡嶺陡峻,呈炒對稱V形谷及岩溶(喀斯特)地型發育,是南鄭重要的自然遺產,具有較高的保護開發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