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低垌村

大低垌村

大低垌村位於廣東省吳川市塘綴鎮,據資料顯示,全村有一千多人口,全村均由易人氏組成。該村通過團結務實、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村級經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大低垌村一貫以創建文明和諧新農村為目標,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倡導文明新風,紮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低垌村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吳川市
  • 電話區號:0759
  • 郵政區碼:524500
  • 人口:1500
  • 方言:吳川話
  • 車牌代碼:粵G
村情概況,特色產業,自然資源,文化教育,吳川易氏,易姓來源,

村情概況

大低垌村位於塘綴鎮的東南面,大低垌村屬丘陵山區,農業以種植水稻、花生、香蕉、玉米為主,經濟發展有淡水養殖業,產品加工和手工業。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民眾生活已經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目前村委會各自然村道路暢通,電話入戶率達98%,100%以上的民眾飲上了衛生潔淨的自來水,民眾生活正朝小康目標邁進,社會治安好,人民民眾有一個安定團結的生活環境。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5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產業。除了大力發展種植業,該村還逐漸加大發展旅遊業,村中景色宜人。龜嶺與“上高嶺”便是大低垌村著名的景點之一。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00畝(其中:田800畝,地400畝),人均耕地1.0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414.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0畝.
該村民眾合理分配開發自然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得路線和方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低垌國小,中學生就讀到上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3.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0人,其中小學生60人,中學生30人。村民總體文化水平,教育意識越來越高,村民為了加強農村教育,高度重視農村教育問題,現在逐年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新型學校建設工程”進展順利,“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也已進入全面啟動和實施階段。

吳川易氏

南宋護國大將軍易仕熊
易仕熊,字鐘英,號鳳台,生南宋寶祐六年,宋鹹淳十年武科進士,官王府儀賓。宋祥興二年,宋亡元興,仕熊公避居吳川。卒於元至治三年,游葬上馬村。西元1275年中武科進士後封護國將軍,授官“銀青光祿大夫”。西元1276年南宋僅存易仕熊,陸秀夫,文天祥,陳文龍,張世傑等武將文臣護衛南宋流亡政權南撤。曾正氣凜然,怒斥張弘范、仄勝等叛國賊,以示拒降。陸秀夫背起九歲小皇帝跳海殉國後,易仕熊將軍亦以身殉國,後為漁民所救,終避隱於吳川,成為迄今為止,僅知定居在湛江的唯一的正宗皇親國戚。
《南宋孤鴻》
由吳川易氏出資創作、由吳川市粵劇團首演的首部吳川題材的粵劇南派藝術劇目,吳川市非常重視,在各方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了改編和排演,並且搬上了舞台,受到粵劇界的好評和吳川戲迷的熱捧。該劇將在春節期間在吳川各地連續演出。

易姓來源

大低垌村氏來源姓之說,曾有春秋戰國時齊國易牙雍氏,或魏國人受封食采於易水,因以易為姓等等說法。而易水自古屬燕國,齊和魏人不可能在燕屬易水食采。顯然是荒謬無稽的牽附,均應予否定,經考證,易氏得姓,乃春秋以前,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很可能是有易氏或有狄氏),始以易為姓,不一定有確定的始祖因食采於易水,才是合乎邏輯的,也有易氏家譜記載,易氏在殷商時為易氏部落,可作佐證,巳知最早的遠祖,是春秋楚惠王時的易甲。
易姓來源之說有四:姓氏專著《辭海》等典籍的說法:
1、“左傳齊大夫易牙(雍巫)之後”.最早見於《元和姓纂》.有的書則說齊桓公寵幸嬖臣雍巫字牙,稱易牙(一作狄牙),食采於易(水),故其後人以易為姓.更由此推而有“雍乃易本姓也”,或易出於雍,它與易牙之後的說法,實質相同。
2、“太公後有易氏”,最早見於《盧若虛集》,即姜太公尚(呂尚)之後。
3、而易氏譜中對易牙為祖之說,有肯定和否定的矛盾存在。更主要認為:戰國時魏易愷為受姓始祖.並有追遠推及魏之先祖畢萬為祖的。而有“易氏之先與魏同姓”說。
4、“受姓自燕”說等等。這些說法,都認為是戰國時某始祖食采於易水,因以易地為姓,且多列舉聞人“楚有易申著節義,魏有易愷刺雍州(一誤作荊州),晉有易雄宰舂陵,…”,還提及郡望太原郡和濟陽郡,易氏因地以濟陽堂為堂號。考太原郡秦置,治所晉陽。濟陽郡,晉惠帝時置,今蘭考附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