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井蓋蛛

大井蓋蛛

雌蛛體長4~4.4毫米。頭胸部背甲深褐色,正中央有一黑色細紋,中窩、頸溝與放射溝明顯,頭部隆起。雄蛛體長4~4.2毫米。體色較雌蛛深,斑紋隱約可見。頭部顯著隆起,各眼較雌蛛小,螯肢前齒堤2齒,後齒堤7齒。8眼2列位於黑色眼丘上,後中眼最大,其眼丘隆起,前中眼最小,中眼區梯形,長大於寬,前邊小於後邊。額部寬於眼區,微凹陷,在眼區與額部密布剛毛。螯肢紅褐色,前齒堤4~5齒,後齒堤5齒。胸板黑褐色,末端尖窄並插入第Ⅳ步足基節之問。步足黃褐色,具刺毛,無斑紋。第1對步足最長。腹部長橢圓形,末端略寬,腹背灰褐色,正中央有4個黑色三角形斑紋,其後至腹末端黑色,腹背兩側有黑色波狀紋,整個腹背散生許多白色小圓點。腹部腹面黑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井蓋蛛
  • 拉丁學名: oidedicata
  • :動物界
  • :蛛形綱
  • 蜘蛛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皿蛛科
  • 亞科:皿蛛亞科
  • :蓋蛛屬
  • 亞屬:Neriene
  • 分布區域:四川、貴州、湖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吉林、台灣
  •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
  •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 年代:1969
  • 定名人:Helsdingen
原始文獻,模式產地,國外分布,資料來源,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地理分布,

原始文獻

Helsdingen,P.J.van,1969 Zool.Verh. 105:146-153

模式產地

日本

國外分布

日本,朝鮮

資料來源

馮鐘琪,1990 P.130;陳孝恩 高君川,1990 P.104

形態特徵

8眼2列位於黑色眼丘上,後中眼最大,其眼丘隆起,前中眼最小,中眼區梯形,長大於寬,前邊小於後邊。額部寬於眼區,微凹陷,在眼區與額部密布剛毛。螯肢紅褐色,前齒堤4~5齒,後齒堤5齒。胸板黑褐色,末端尖窄並插入第Ⅳ步足基節之問。步足黃褐色,具刺毛,無斑紋。第1對步足最長。腹部長橢圓形,末端略寬,腹背灰褐色,正中央有4個黑色三角形斑紋,其後至腹末端黑色,腹背兩側有黑色波狀紋,整個腹背散生許多白色小圓點。腹部腹面黑褐色。

生物學特性

棲息丘陵山區的稻田及早作田或灌木叢陰暗處,近地面張倒皿網,蜘蛛平行背立,居予其中。

地理分布

四川、貴州、湖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吉林、台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