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寺(福建省福州市寺廟)

大中寺(福建省福州市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中寺位於鐘山。明屬懷安縣,今屬侯官縣。大中四年復之,賜名大中寺。曾因火災被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中寺
  • 地點侯官縣
  • 毀壞時間:雍正十二年
  • 毀壞原因:火災
歷史記載,名字來源,

歷史記載

三山志》稱大中寺僧數百人,則寺之曠遠可知。五子衕舊亦寺地,今長福營公館,僅一廢區,其被人乾沒者不知凡幾。馬孔養有家廟,在馬厝衕,今亦廢。五代開平時,閩王審知建“定慧塔”七級。《三山志》:“大中寺屬懷安縣,有定慧塔。”註:漕帥陸軫為贊,今陸軫贊不傳。奉八百羅漢、觀音像萬曆《府志》:“今廢。”於寺之西偏。《三山志》:“大中寺有觀音像。”註:政和間清涼院宗顏為木觀音像,久而色故,將命工飾之,忽夢謂曰:‘我當城居,令萬億眾瞻仰。’俄而大中僧數百人亦以夢來致之,今在寺之西。”宋天聖中,寺災。元豐改元始新之。明時僧房為寓居,諸名宿迎送會集於此。國朝順治十八年,雍正十二年均毀於火。今地改為“五子衕”。在大中寺右衕中,有古井,俗呼“鐘蒂井”,汲者鏗然有聲。“上方頂”、“長福營公館”。 宋陳藻《宿大中寺》詩:“壯遊初到鄭公鄉,與子吟喔古佛旁。老去同時人死盡,那知來此話僧房。” 明曾仕鑒《宿鐘山寺》詩:“寶地深雙樹,鐘山匝一枝。蓮燈供夜讀,香積假晨炊。過懶僧留奕,消愁獨詠詩。無心與俗混,名姓恐人知。” 屠本畯《大中寺》:“蕭寺過從數,攜尊晚更同。客尋求仲侶,人羨謝家風。笑傲筵頻徙,追隨興不窮。無因陪竟夕,惆悵白頭翁。” 陳椿《憩鐘山寺》詩:“微月澹娟娟,清風淨四禪。地疑靈鷲涌,山似巨鰲連。燭燼將分夜,鐘鳴欲曙天。上乘何處悟,願借一燈傳。” 徐熥《鐘山寺送曾人倩歸嶺南》詩:“曾向東阿酒肆逢,重來相見未充容。帆飛炎海三秋月,門掩青山半夜鐘。客路迎人惟柳色,貧交贈別只芙蓉。遙知他日相思處,夢在羅浮四百峰。” 又《鐘山寺訪張孺願留酌話舊》詩:“客中樽酒暫淹留,共對禪燈憶舊遊。此日聽鶯蕭寺雨,當年騎馬秣陵秋。風塵未肯容衰鬢,歲月何堪老敝裘。獨有劍鋒銷不盡,君家神物是吳鉤。”

名字來源

左二坊本梁太守袁士俊第,以時聞鐘聲,普通二年舍為寺,號曰“袁寺”。隋仁壽二年始以舍利為塔,大業二年改為“鴻業寺”,尋為“鐘山寺”。按:鐘山寺本梁太守袁士俊第,以時聞鐘聲,舍宅為寺。鈔本《三山志》誤作鐘。明馬孔養鐘丘園鐫“鐘山萃靈”四字,亦以鐘為鐘,後人乃以鐘山寺為鐘山寺。孔養占大中寺地為鐘丘園,今達明河墘之馬厝衕,舊即寺地,孔養楷書猶在石上。按:《鐘丘園記》:“予之居皆先人故址,左鐘山右雅俗橋。雅俗橋即楊橋之舊名也。居後為鐘丘園,有門可通,而賓客所出入,則別開徑於寺之衢門,與寺相對而遙。”孔養侵沒寺地,時人憎之,謠云:“起厝占大中,做墓占西宮。”西宮即四仙祠,在西禪寺南。孔養記出語,即曰:“予之居皆先人故址。”自明其未占寺地。又曰;“居後為鐘丘園,以鐘為鐘,亦諱之也。”上方頂乃大中寺之最高處,久入民居。今肅安王廟前過上方頂,達河之通衢,即馬記所謂寺之衢門。後馬宅廢壞,行者始並上方頂,統蹴為徑,摹“鐘山萃靈”四字而坊諸市。同治間坊毀於火。唐上元元年更名“福唐寺”。會昌中,例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