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圖》是中國清代畫家王鑑創作的的紙本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湖水灣,清波浩渺,兩岸秀峰對峙,山勢陡立。山下叢杉雜樹環生,草亭一間。對面山下,蕉林竹樹間掩映著草屋數間,一人踞坐窗前。湖面上,一漁夫盪小舟垂釣其間。小橋曲折,連線著兩岸。此圖造境優雅,構圖飽滿。山石用披麻皴,淡墨渲染,繁密謹嚴,近似於王蒙畫法。
基本介紹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形象,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圖以寬闊的湖水為分界線,湖水的對面即畫幅上半部分為一片突兀的群峰緊連在一起,山峰高聳,山勢起伏扭轉向遠方伸展,隱約可見,像一道天然屏障縱貫於畫面。極頂陡峭,直插雲霄,蔚為壯觀。畫面下半部分以水面為主,其間山勢陡立,與湖水對岸的秀峰對峙、有兩座小亭屹立於山腳下大河邊,古木參天,雜木成林,枝葉繁茂,鬱郁蘢蔥,蕉林竹樹間掩映著數間草屋、茅舍,其中有一人踞坐窗前,寬闊湖面風平浪靜,一位漁夫乘著輕盈的小舟垂釣其間,悠閒中更顯瀟灑。一座曲折的小橋,連線著兩岸。畫中的人、舟雖小,但在浩淼的水面上,增添了一股超凡的逸氣。
畫上方作者長題一民套雄則:“今六月避暑半塘,無聊晝寢,忽夢入山水間,中鴉恥膠有書屋一區,背山面湖,廻廊曲室,琴幾蕭灑,花竹扶疏,宛似輞川。軒外捲簾,清波浩渺,中流一叟,乘棹垂綸,曠然自得。予趺坐中堂,觀左壁畫,乃思翁筆,幽微澹遠,不覺撫掌讚嘆。遂爾驚醒,鼻端拂拂猶作異香,令人有天際真人之想。嗟!余焉能真有此境,便當老是鄉矣。然餘年已四十八,顛毛種種,縱至七十,亦不過二十年一夢耳。況未能必,又安知此夢非真境耶?起而滌硯伸紙,記境成圖,不爽毫髮。懸之座右,以當望梅止渴而已。擲筆惘然。丙申夏六月哉生明。”款“丙申夏六月哉生明王鑑識”。鈐“弇山堂”“玄照”朱文印,“王鑑之印”“玄照”白文印。
創作背景
由自題可知,該圖創作於為順治十三年(1656),是作者58歲時創作的一幅山水畫。王鑑在題跋稱此圖所描繪的是一生夢中所見景物。
藝術鑑賞
構圖
此畫構圖以中間寬闊湖面,分為兩部分。整個畫造境優雅。構圖呈豎長方形,上不留天采戀紙,己和組台下不留地,造成構圖充實飽滿。
技法
全圖以水墨畫成,僅以淺赭色染樹幹、坡腳及屋宇。山石用披麻皴、淡墨渲染。山石是以淡墨多次皴擦漬染,又略用焦墨積加,反覆畫,所以顯得很厚重。樹木交叉錯落有致,略施淡彩,更增雅意,畫幅上端作者自跋表現了作者入清不士,竭力渴求嫻靜安恬的隱居生活的內心寫照。悼重求斷此畫筆墨精妙,可見作者在筆墨造詣功力較深,從這裡可以看到他的風格體貌。
形象
在《夢境圖》中,王鑑自塑形象作跏趺狀盤腿端坐,此造型看似淵源於傳統宗教畫中的羅漢樣式以及盧鴻《草堂圖》圖式,實則反映了王鑑晚年真實的生活情狀。
作品評價
當代書畫家陳振濂:《夢境圖》的平整與工細,與平日所見王鑑的鬆動一路,學元人倪黃風格的一路完全不同,那是一種何等古拙細密的格調,而且又不是青綠而是墨筆?構圖如此古怪,皴法如此平實,與他的其他作品相比,誠可謂奇詭獨出世謂此乃王鑑不可多得之品,信然贈棕。
作者簡介
王鑑(1598—1677年),字玄照,後改字元照、圓照、元炤,號湘碧,自稱染香庵主,太倉(今屬江蘇省)人,因明末曾官廉州知府,故人們常以“王廉州”稱之。擅繪山水,宗法五代董源及以黃公望為首的“元四家”,皴法細密,墨色濃潤,以仿古功力深厚而備受人們稱道。與同時代的山水畫家王時敏、王翬、王原祁合稱“四王”,他們在清初畫壇上形成了較強的復古勢力,進一步規範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技法和程式,同時,也阻礙了中國山水畫的進一步發展。有《腳凶禁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