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作四首(夢中作(林景熙詩作))

夢中作四首(林景熙詩作)

夢中作(林景熙詩作)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夢中作四首》是南宋末期愛國詩人林景熙組詩作品。作品以悽愴的聲調記錄了埋骨的經過,抒發了作者的悲憤,並希望將來能讀到他的詩的人知道,民族正氣依然存在,沒有隨著國家的淪亡而完全消失。全詩悽愴悱惻,吞吐嗚咽,代表了南宋遺民懷念舊君故國的拳拳心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夢中作四首》
  • 作品別名:《夢中作》《夢中詩》
  • 創作年代:宋末元初
  • 作品出處:《宋詩鈔》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林景熙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夢中作四首
【其一】
珠亡忽震蛟龍睡,軒敝寧忘犬馬情。
親拾寒瓊出幽草,四山風雨鬼神驚。
【其二】
一捧自築珠丘陵,雙匣猶傳竺國經。
獨有春風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
【其三】
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前幾暮鴉。
水到蘭亭轉嗚咽,不知真帖落誰家。
【其四】
珠鳧玉雁又成埃,斑竹臨江首重回。
猶憶年時寒食祭,天家一騎捧香來。

創作背景

公元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江南總攝番僧楊璉真珈(札木楊喇勒智)發掘宋帝陵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事,南宋遺民無不痛心疾首。事後,林景熙與鄭宗仁謝翱等一同暗中將宋帝的骸骨蒐集、埋葬起來。宋高宗宋孝宗的骸骨埋在會稽蘭亭,後來又找到宋理宗的骸骨,合埋在一起。這組詩就是為此而寫。因為當時元朝統治者實行高壓政策,作者擔心寫得太明顯招來橫禍,所以隱約其辭,託言夢中所作。

作品鑑賞

第一首是記敘皇陵被掘,作者等人蒐集之情形。相傳深淵裡的驪龍頷下的寶珠須待驪龍睡熟後才能去摘取,作者用“珠亡忽震蛟龍睡”來影射皇陵被掘,而群情為之震動。“珠亡”即指殉葬珠寶被劫;“龍睡”即指宋帝死後長眠。國破家亡,臣民不能不感到痛苦;而現在竟然皇帝的陵墓也被發掘,其痛苦更是無以復加。即便車敝,拉車的犬馬也難以忘情,何況是宗國覆滅,先帝屍骨被辱,作者前朝的臣民不可能袖手旁觀。作者等人扮成乞丐,背著竹籮,帶著竹夾,暗中賄賂那些曾參與掘墓的人,將高宗、孝宗的骸骨裝成兩盒,悄悄運走。“親拾寒瓊出幽草”就是記敘這件事,“寒瓊”是對諸帝骸骨的美稱。這一壯烈義舉使天地鬼神都為之感動,最後一句“四山風雨鬼神驚”實則包含了這兩重意思。
第二首是想像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的哀傷。“一捧自築珠丘陵”化用了一個古代神話。相傳舜帝埋葬在蒼梧之野,許多神鳥嘴裡含著青沙珠飛來,在葬處積成一個堆,稱珠丘。這裡作者把蘭亭的宋帝新葬處比成舜陵,將埋骨諸人比作神鳥。“珠丘”里葬著宋帝的兩盒骸骨,卻不敢明說,只能託言盒中裝的是佛經,而佛經來自天竺國(印度),所以此雲“雙匣猶傳竺國經”。這裡的秘密獨有春風知道,除了春風可以毫無顧忌地年年來這裡祭掃憑弔外,誰也不敢冒此風險。身後如此孤獨寂寞、淒涼蕭索,身在九泉之下的先朝皇帝不能不哭泣悲傷。“杜宇”是用望帝死後化作杜鵑、含淚啼血、飛回江南的傳說,以此比作宋帝。冬青是宋宮中常栽的樹木,重葬遺骨後也用此樹作為標記。九泉之下的先朝皇帝,只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眼淚來澆灌冬青樹了。
第三首是寫南宋遺民們對先帝的懷念之情。“昭陵玉匣”是指唐太宗隨葬的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本。可是後人將太宗昭陵掘開後,卻沒有見到裝有真帖的玉匣。這裡作者作此構想暗喻宋帝的骸骨在被掘暴露後又遷走了。“金粟堆前幾暮鴉”是形容宋帝諸陵被掘之後的殘破荒涼。諸帝遺骸已秘密改葬蘭亭,但許多南宋遺民不知它們被拋散到什麼地方去了,因此悲傷不已。作者巧妙地借蘭亭真帖的失蹤而引起人們系掛的典故,比喻宋帝遺骸的失散引起遺民的懷念之情,筆法隱晦,而喻意妥貼。
第四首是抒發作者自己的亡國之痛。“珠鳧玉雁”,指墓中殉葬物。諸陵被盜,殉葬物自然也化為塵埃。“斑竹臨江首重回”,是借二妃哭舜的故事來說明自己對故國的深情厚意。舜死於蒼梧之野,娥皇女英二妃哭於湘江,在竹子上留下斑斑淚痕。而詩人此刻雖已重新埋葬了諸帝骸骨,但回思前事,仍感悲痛。尤其當他回憶起當年每逢寒食節,皇家都要派專使捧著香來掃墓。可現在是如此荒涼。作者今昔對比,更禁不住熱淚縱橫,為覆亡的故國,為遭此厄運的先帝灑下悲痛的淚水。

作者簡介

林景熙,南宋末期愛國詩人。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公元1271年(鹹淳七年)由上捨生釋褐成進士,歷泉州教授,禮部架閣,轉從政郎。宋亡不仕,曾冒死撿拾帝骨葬於蘭亭附近。後隱居於平陽縣城白石巷,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遊江浙,名重一時。著作編為《霽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