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偶書》是近代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先生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表達了詩人對革命事業即將取得勝利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革命勝利後自己晚年生活的構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起偶書》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中共五老詩詞鑑賞》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謝覺哉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夜起偶書
業已固金湯①,生猶日月余。
商量元亮酒②,牽補子云居③。
笠屐兼觀俗④,縑緗補讀書⑤。
最欣群從起⑥,敏給盡過余⑦。
注釋譯文
①業:指中國的革命大業。
②元亮酒:元亮是晉代詩人陶淵明的字。陶一生以好飲酒而著稱。
④笠屐:竹笠、木屐。以笠、屐二物指朋友交往。
⑤縑緗:白色的絹稱縑,淺黃色的綢子稱緗,合稱指線裝書的書套,詩中以書套代書。
⑥群從:子侄輩,此處指新一輩的革命同志。
⑦敏給:機敏、勤快而乾煉。盡過余:作者原註:後一代應比咋們聰明、富知識。
創作背景
1948年,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一年,中國革命的勝利已成定局。謝老在寫該詩的前四天,由山西臨縣後甘泉開始向河北省轉移,準備進入當時的北平,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途雖然勞累,但他卻詩興大發,在馬背上吟出七律10首,以抒發他內心的喜悅,其中第10首寫道:“戰場告捷電紛紛,邊塞途中寂不聞,到日展開邸報看,大軍應已壓平津。”面對中國革命的勝利,謝老感慨頗多,3月28日夜雖服用了安眠藥,但僅睡了兩個小時即醒,成律二首,點燭書之,第一首寫對革命事業應有所貢獻:“要將涓滴獻,助彼海天波。”第二首(即該詩)則寫晚年的工作和生活。
作品鑑賞
謝覺哉是一位久經考驗的、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就提前預想今後的作為,這首詩向讀者抒盡了他對晚年生活的構想。首二句起的超絕,極言革命大業已固若金湯,革命勝利後,自己閒暇時光比現在要多了。如何支配這些時日。引出頷聯二句。到那時,像陶淵明飲酒賦詩、楊雄家居著書那樣,享受充實而有意義的業餘生活。頸聯再發揮前兩聯不盡之意,謝老認為光寫詩著書還不夠,應該身著樸素的服裝廣交朋友,並深入基層,聯繫民眾,觀風問俗,時刻把民眾的疾苦冷暖記在心頭;還應該博覽群書,精通業務,學習以前不懂的東西,吸收新的科學知識。尾二句寫出一種思想境界,謝老深知“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的自然規律,他最為欣喜的是後一輩革命者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敏給超凡,令人讚佩。全詩歌頌謝老的虛懷若谷、自強不息、獎掖後人的博大心懷。
這首五律,氣宇軒昂,音調鏗鏘,對仗精嚴,講究鍊句鍊字。首句為倒文,應為“業已固金湯,生猶余日月”前句是堅固似盤石,後句是從容似流水,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頷聯引典入詩,含而不露。精巧貼切,耐人尋味。“商量”一詞最具詩味,與元亮酒相連,生動再現老朋友聚會推杯換盞、飲酒賦詩,切磋琢磨,推敲字句的情景。頸聯將“笠屐”、“縑緗”典型事物入詩,包蘊豐富,含意雋永。“兼”、“補”恰切十分,不可替代,一字千斤,處於五言中間,更顯活力。“最欣”顯示出謝老的氣度,而“敏給”則是不能不承認的事實。該詩八句中六句對仗,音律優美,平仄相配,二八句中雖“余”字犯重,但字義不同,前說時間有餘,後為自稱代詞,變化自然。全詩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勝利者的興奮、喜悅、歡快和舒暢的感情,讀後感人至極。
作者簡介
謝覺哉(1884一1971),字煥南。湖南寧鄉人。清末秀才。1921年加入新民學會。任《湖南通俗報》總編輯、《湖南民報》主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常委。1933年到中央蘇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等。1946年任法律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年後,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1971年病逝。謝覺哉存詩《自洪湖脫險抵上海作》、《無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