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做的一首五言詩,也題作《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6卷第34首,這首詩是杜甫於天寶十四載在長安所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
許生五台賓⑴,業白出石壁⑵。
余亦師粲可⑶,身猶縛禪寂⑷。
何階子方便⑸,謬引為匹敵⑹。
離索晚相逢⑺,包蒙欣有擊⑻。
誦詩渾游衍⑼,四座皆辟易⑽。
應手看捶鉤⑾,清心聽鳴鏑⑿。
精微穿溟涬⒀,飛動摧霹靂⒁。
陶謝不枝梧⒂,風騷共推激⒃。
紫燕自超詣⒄,翠駁誰剪剔⒅。
君意人莫知,人間夜寥闃⒆。
作品注釋
⑴《水經注》:五台山,五巒巍然,故謂之五台。此山名為紫府,仙人居之,其北台之山,即文殊師利常鎮毒龍之所。
⑵《寶積經》:若純黑業,得純黑報,若純白業,得純白報。朱鶴齡註:《翻譯名義集》:十使十惡,此屬於罪,名為黑業。五戒十善,四禪四定,此屬於善,名為白業。《續高僧傳》,曇鸞,雁門人,家近五台山,年未志學,便往出家。大通中,游江南,還魏,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今號騖公岩。
⑶《舊唐書》:達磨傳慧可,慧可嘗斷其左臂以求法。慧可傳璨,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
⑷朱鶴齡註:《維摩經》:“一心禪寂,攝諸亂意。
⑸應璩詩:“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階。”經又云:“有方便,慧解;無方便,慧縛。”
⑹《左傳》:賓媚人曰:“若以匹敵。”⑺離群索居,見《禮記》子夏語。
⑻《易·蒙卦》:“九二包蒙”,“上九擊蒙。”
⑼《詩》:“及爾游衍。”游衍,優遊寬衍也。
⑽孔融詩:“高談滿四座。”《項羽傳》:“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分張而易其處。”
⑾《莊子》:“輪扁斫輪,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又曰,大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朱鶴齡註:司馬云:拈捶鉤之輕重,不失豪芒。或云:江東三魏之間,人皆謂鍛為捶。
⑿諸葛武侯表:“清心寡欲。”《史記》:“冒頓作鳴鏑。”註:“髐箭也。”
⒀吳邁遠詩:“精微貫穹旻。”《淮南子》:“四海溟涬。”《帝系譜》:“天地初起,溟涬濛鴻。”舊注引《莊子》“大同乎涬溟”,非。杜公不肯倒用也。
⒃湘東王書:“既殊比興,正背風騷。”《謝靈運傳》:“自漢至魏,文體三變,莫不同祖風騷。”
⒅《莊子》:“燒之剔之。”
⒆蕭子范《直坊賦》:“何坊境之寥闃。”王嗣奭曰:公自謂“語不驚人死不休”,又雲“沉鬱頓挫,隨時捷給,揚枚可企”。平日自負如此,定應俯視一切。今聽許詩,實心推服,不啻口出。其稱他人詩,類此尚多。生平好善懷賢,誠求樂取,從來詞人所少。蓋休休大臣之度也,詩人乎哉!
作品譯文
許先生曾在五台山客居學佛,
學成善業曾出遊北山石壁玄中寺。
我也師從高僧粲與慧可,
自今我還被釋家的思慮寂靜所束縛。
什麼階梯您讓我得到您的智慧穎悟,
卻錯收納我為彼此相當的人。
我離群索居與您相逢恨晚,
十分欣慰的是您啟發誘開我的愚昧之心。
您吟誦詩作從容自如,
四周座位上的人都驚異不已,自嘆不如紛紛離去。
學成善業曾出遊北山石壁玄中寺。
我也師從高僧粲與慧可,
自今我還被釋家的思慮寂靜所束縛。
什麼階梯您讓我得到您的智慧穎悟,
卻錯收納我為彼此相當的人。
我離群索居與您相逢恨晚,
十分欣慰的是您啟發誘開我的愚昧之心。
您吟誦詩作從容自如,
四周座位上的人都驚異不已,自嘆不如紛紛離去。
您的詩意功夫純熟,估量著如巧匠鍛打帶鉤, 純正的文心似聞聽響箭飛過。 您詩的立意細微可穿透自然之氣。 其飄逸生動可推動疾雷之聲威。 陶謝二公的詩歌不可與您相匹敵, 您的詩歌可與《詩經》和《楚辭》共相推激。 您寫的詩如駿馬紫燕騮那樣自身高超脫俗, 像雄健的翠駁那樣,又煩誰為之剪騌刷毛? 您的詩意沒有誰能知道, 世俗間的夜是如此的寂靜。
作品評析
此詩作於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黃鶴《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當是天寶十四載長安作。又曰:許十一,當是居五台學佛。
此詩分三段。前二段各八句,後段四句收。首段敘許精禪理。錢謙益箋:曰賓,則暫住也。曰出,則出遊也。得非許生遊歷,亦如鸞公之少住台山,後移石壁者歟?許業已白,而己猶縛於禪,今何所階梯,得子方便之門,而謬引我匹敵乎。包蒙有擊,待其啟發也。
次段言聽許誦詩。許生自誦其詩,渾渾然流出。游衍,從容貌。辟易,驚避貌。捶鉤,喻功之純熟。鳴鏑,喻機之迅捷。穿溟涬,謂思通造化。摧霹靂,謂勢壓雷霆。下凌陶謝,上繼風騷,言其才大而氣古。枝梧,猶雲抵當。推激,謂推尊而激揚之。
末段讚許生,歸結夜聽之意。自超詣,獨能超出也。誰剪剔,無待改削也。詩意之妙如此。使不遇知己,幾於清夜寂寥,公蓋自托為知音也。騰逸曰超,遠造曰詣。剪謂薙其鬃,剔謂刷其毛。
作者簡介
(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