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箏

《夜箏》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這首詩寫的是樂妓夜間彈箏的情景。前兩句,寫深夜裡,一位女子正在明月的照耀下彈奏著古箏。她一邊彈一邊感懷自己的生平。後兩句,說這位女子在彈箏時突然停住了,古箏發出一聲嗚咽之音,這頃刻的停頓中包含著說不盡的深意。全詩構思巧妙,剪裁精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箏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白居易詩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夜箏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夜箏:夜晚彈箏。
②紫袖紅弦:彈箏女子的衣袖是紫色的,箏弦的顏色是紅的。明月巾:月光下。
③自彈自感:彈箏人自己被曲中的情意所感動。闇低容:滿面愁容,低頭沉吟的樣子。
④弦凝指咽:彈奏暫停的狀態。

白話譯文

明淨的月色中,一雙紫袖輕輕地在紅弦上飛舞,女子信手彈著自己的心事。
忽然弦聲凝絕、柔指輕頓,那片刻的寧靜又訴說出千萬重的深情。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長慶元年(821),詩人在長安時。此詩為一彈箏女子而作。同時是詩人對《琵琶行》一詩的縮寫詩篇。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這首《夜箏》很容易讓人想到白居易另外一首有關奏樂的長詩《琵琶行》,這首短詩雖為詠箏,但在藝術、思想層面上卻和《琵琶行》有一脈相承之感,但具體來說二者各有千秋。
《琵琶行》最為人稱道的是詩人對琵琶女高超琴技的超絕描寫,感人肺腑的坎坷身世以及那些流傳千古的名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但這首《夜箏》並沒有將重點放在對彈箏者和彈箏技巧的描寫上。這和《琵琶行》大為不同。
詩句一開始就寫到了彈箏的人和彈箏的時間,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紫袖”,卻說明了彈箏者是一個女子。這女子是誰,詩人並沒有給出答案,也許是以彈箏為生的樂人,也許是誰家的侍妾,不得而知。“明月中”三字點出演奏時間,正是皓月當空的夜晚,漫漫長夜,與琴聲相伴,也不失為一種消磨時光的方法。但演奏者似乎對聽琴人不甚在意,只是因為她已經沉迷於自己的彈奏之中,對周邊的世界已沒有感覺了。藝術最為玄妙的,正是創造藝術的人能夠被自己的作品所打動,這是藝術的境界。也許這個女子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傷心往事,雖然沒有親口說出來,可是一低頭的那點愁容已經說明了一切。
第二三句寫琴弦凝注,樂音消失。演奏中斷,並不一定是樂曲全部彈完,可能是愁悶的心緒讓她無法再彈,也可能是為了給聽者留下餘味。而就是這一停卻帶出了無盡的深情,仿佛所有的演奏只是為了這一停做的鋪墊。也就是這一停,讓人們從那如泣如訴的琴聲中,進入到一個更為深遠悠長的意境,而這個意境,則會因人的心境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樣貌。這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表達的是一個意思,且更為精練。“一萬重”的深情,不無誇張、卻相當精妙地影射了彈琴者心中的憂愁暗恨。
詩中詩人沒有正面描寫彈箏女高超的彈箏技巧和悠揚的樂曲聲,反而讓人們更加充滿好奇,也更願意從字裡行間去揣度有關樂曲的一切。不過詩人亦給出了線索,那就是能夠讓演奏者自我沉迷,且引出所有人萬種深情的樂曲,應該是玄妙絕倫,難以企及的。和《琵琶行》用大量筆墨大肆渲染的情景不同,越是這種簡短小巧的詩句,越是讓人回味無窮,話不說滿,不說透,甚至不正面敘說,反而能讓詩的意味更加悠長,更耐人尋味。因此,白居易用限制頗多的絕句,來表達和浩浩長詩《琵琶行》類似的感情,確實是他深厚功底的體現。

名家點評

中國王維研究會會長師長泰《白居易詩選評》:後二句,即《琵琶行》“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詩意的精縮。詩所描繪的是有“包孕”的那一頃刻,點到為止,不去說破,留有藝術“空白”,故能引發聯想,使人睹影而知竿。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