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梟星雲,即NGC3587,屬於行星狀星雲,結構較為複雜,外形美麗,距離人類大約2000光年。2003年6月的《天文學報》上,天文學家首次提出了可以合理解釋夜梟星雲形狀及演化的理論模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夜梟星雲
- 外文名:NGC3587
- 命名原因:星雲酷似夜梟(貓頭鷹)的臉
- 位置:位於大熊座
引言,簡介,理論依據,
引言
夜梟星雲位於大熊座,是非常著名的行星狀星雲。
簡介
由於其酷似夜梟(貓頭鷹)的臉,夜梟星雲(NGC3587)因此得名。夜梟星雲具有複雜的結構,包含了3個同心殼層,最外面層的暈,中間的圓形殼層,以及最內部的橢圓形殼層。在內部的殼層中由兩個被稱為夜梟“眼睛”的空穴,以及兩塊被稱為夜梟“前額”和“喙”的明亮區域。
理論依據
在2003年6月份出版的《天文學報》上,來自伊利諾依大學、加納利天體物理研究所以及威廉士大學的研究者撰文提出了第一個可以有效解釋夜梟星雲形狀以及演化的理論模型。
使用威廉·赫歇爾望遠鏡以及基特峰國家天文台0.6米布萊爾史密特望遠鏡的觀測結果顯示,夜梟星雲的外暈是由其前身星在中心核聚變停止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質量損失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由此產生的不穩定性,伴隨著恆星的脈動以及輻射壓,便產生了星風。
隨著夜梟星雲前身星的演化,先前的星風加強成了“超級風”,期間它損失了更多的氣體形成了中間殼層。後面的高速星風由於擠壓超級風形成了內部殼層和兩個空穴,不過這一高速星風已經停止了。由於缺少了高速星風,這個兩空穴正在被星雲物質重新填充,就像如果你不再向氣球中吹氣,氣球中的氣體就會倒流一樣。
“對於星雲,不同的演化模型可以產生類似的結構,但是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能解釋夜梟星雲的結構,”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伊利諾依大學的Martin A.Guerrero說,“現在有許多對行星狀星雲結構的研究,但是大多數的研究僅僅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內。”
按照另一個作者、威廉士大學的KarenKwitter的說法,其他有相似3層結構的行星狀星雲可能也經歷了相同的演化過程。“這些星雲形成了一個有啟發性的研究樣本,而其中夜梟星雲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距離我們大約2000光年。”
儘管名字和行星有關,但是行星狀星雲和行星沒有絲毫的關係。威廉·赫歇爾爵士在1782年給這些神奇的天體起了這個容易被誤解的名字,從他的望遠鏡看來,這些天體的外表和天王星和海王星極為相似。事實上,行星狀星雲是恆星演化到晚期所拋射出的氣體塵埃殼層。當質量損失的過程結束之後,恆星高溫的核心就暴露了出來,激發被拋射出的氣體開始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