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病

夜啼病

夜啼病,中醫古藉及兒科教材有此病名。

簡介,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

簡介

中醫兒科五版教材中說:“白天如常,入夜則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故曰夜啼。本病主要見於初生嬰兒”。而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特別是兒科急診工作中,經常遇到患兒夜間突然哭鬧不止,家長不明原因而到急診就診者。其年齡不局限在新生兒,而以3歲以內小兒多見。雖與教材所述夜啼病不符,但從其發病特點看也可稱之為夜啼。本文所述夜啼就是指患兒夜間突然哭鬧不止,持續半小時以上,家長通過餵奶、哄逗等辦法不能使患兒安靜者。為便於描述,筆者暫且稱之為廣義的夜啼,而將五版教材所述夜啼,稱之為狹義的夜啼。為探討小兒夜啼的原因,本文總結了從2000年1月至今在我院兒科急診以夜啼為主症就診的患兒86例,對其病因進行總結分析。

資料與方法

86例患兒,男47例,女39例。年齡~1個月5例,~1歲43例,~2歲26例,~3歲12例,此前3天內未曾因其它疾病就診者22例,3天內曾因其它疾病就診者64例。因中西醫病名不能一一對應,且很多患兒不能明確診斷,因此在統計中能用西醫診斷描述者按西醫病名統計,能用中醫診斷描述者按中醫病名統計,伴隨特殊體徵者按體徵統計,有可疑原因者按疑因統計,符合五版教材所述夜啼者按狹義夜啼統計,統計數據中不同特點之間有重複。

結果

腹痛(腸痙攣)38例(多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其中伴腹瀉22例,服瀉藥者10例,肌註解痙藥緩解者26例,熱敷或自然緩解者12例。口瘡8例,咽峽炎12例,疝氣6例,腸梗阻1例,中耳炎2例,狹義夜啼5例,懷疑藥物胃腸道反應6例,橈骨小頭半脫位1例。伴佝僂病症狀體徵者(多汗、易驚、環禿、方顱等)27例。不明原因7例。

討論

通常所說的夜啼,是指狹義的夜啼,如中醫兒科五版教材所述夜啼。又如《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夜啼篇》:夜啼寒熱因胎受,須將形色辨分明;寒屬脾經面青白,手腹俱冷曲腰痛;面赤溺閉屬心熱,熱用導赤寒鉤藤;若無寒熱表里證,古法蟬花散最精。簡述了夜啼病的病因、病理以及證治準則。但在臨床工作中,以夜啼為主訴就診的患兒,很多不符合狹義夜啼的診斷條件,故此我們引入了廣義的夜啼概念:患兒夜間突然哭鬧不止,持續半小時以上,家長用常規辦法不能使患兒安靜者。從我們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狹義夜啼為5例,僅占5.8%。因此臨床工作中遇到 夜啼,必須結合其它症狀體徵,擴大思路,進行診治。
統計結果顯示:腹痛(腸痙攣)38例,占44.1%,主要診斷依據是伴有腹脹、腹瀉、腸鳴音亢進,或服用瀉藥。是夜啼的主要原因。肌註解痙藥緩解者26例,占68.4%,熱敷或自然緩解者12例,占31.6%。口瘡及咽峽炎分別占9.3%和13.9%,提示患兒口瘡或咽峽炎造成患兒吞咽疼痛,攝入不足,飢餓疼痛雙重因素而致患兒夜間哭鬧不安。疝氣6例,占6.9%,提示疝氣也是夜啼較多見原因,需手法復位,疼痛緩解後方能緩解夜啼。因疝氣時間較長可形成“嵌頓疝”而致腸管壞死,必須及時復位,必要時請外科大夫處理。懷疑藥物胃腸道反應6例,占6.9%。主要是患兒服用紅黴素類藥物後,胃腸道不適,哭鬧不安。追問服藥史有助診斷。中耳炎、腸梗阻、橈骨小頭半脫位雖比較少見,但臨床應當擴大思路,認真檢查,以免漏診。不明原因7例,占8.1%。做了相關檢查,仍不明原因,可轉病房進一步診治。另外,在86例夜啼患兒中,有27例伴有明顯的佝僂病症狀體徵(多汗、易驚、環禿、方顱),夜啼與佝僂病的相關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