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獨自上西樓》是明代詩人元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了作者獨自上西樓後的感想,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愁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來獨自上西樓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無明慧經》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元鏡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夜來獨自上西樓
夜來獨自上西樓,卻喜新秋月正幽①。
試把玉簫吹一曲②,惹他寒心多少愁。
注釋譯文
①新秋:通常指初秋。亦有今秋之意。
②玉簫:玉制的簫或簫的美稱。《晉書·呂纂載記》:“ 即序胡安據盜發張駿墓,見駿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簫。”古人的詩歌中常有“聞簫聲而起悲情”。
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為如下一段公案作的頌:“越九年,(達摩)欲返天竺,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時有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總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閦佛國,一見更不再見。’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乃顧慧可而告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大士,展轉囑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五燈會元》卷一)這一段頗似《論語》“子路、冉有、曾西華侍坐章”中“各言爾志”的記述,道出了禪人悟道的不同境界。道副提出“不執文字,不立文字”,本來很符合禪宗的精神,但他說了出來,未免落了語言障。尼總持說她的心靈活動如念佛者一念往生阿閦佛國一樣,描述不出。這雖然較道副較深一層,但她還是用了一個比喻,這實際上也就是描述。道育說“四大(地水火風)本空,五陰(色受想行識)非有”,一切皆空,所以是“無一法可得”,沒有所得,所以不需要證明什麼。這又較尼總持深了一層。但他說“無一法可得”時,就是有了“無”的觀念。有“無”便有“有”,所以“空”的仍不徹底。只有二祖慧可一言不發,以禮拜作答,深契禪宗“不立文字”之旨,所以達摩認為他得到了禪的精髓,從而把衣缽傳給了他。現在來看元鏡的詩。乍看似與這段公案相距較遠,而當讀者知道了它出自李煜著名的《相見歡》時,便能理解了。李詞如下:“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正因為“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無從說起,無法表達,所以是“無言”,這也正是獨上西樓,低吹玉簫的詩歌主人公的心態,所以說“惹他寒心多少愁”。沈際飛評價李煜這首詞道:“七情所至,淺嘗者說破,深嘗者說不破。破之淺,不破之深。”也可以移評元鏡的詩。而這種寫情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疑深契禪宗的精神,所以可為“二祖得髓”這段公案作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