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得眠》是南朝詩人劉孝綽的作品之一,詩中抒發了作者深且的憂愁和悲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不得眠》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出處:玉台新詠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劉孝綽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夜長愁反覆,懷抱不能裁。
披衣坐難過,當戶立徘徊。
風音觴樹起,月色度雲來。
夏葉依窗落,秋花當戶開。
光陰已如此,復持憂自催。
作品賞析
愁這種情緒,給人的體驗是折磨。詩的前四句寫愁緒,就著重描寫了作者那種坐立不安的感覺。他憂愁滿懷、心緒不寧,直至夜半,猶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成眠。失眠的人覺得夜是這么漫長而難捱。“懷抱不能裁”,是說愁緒繁亂、鬱積心中、“剪不斷、理還亂”、排解已非自己的心力所能及。於是,他披衣坐起,只見周圍一片陰暗,但覺心頭一陣惆悵、一陣迷惘。於是,他索性躋履踱出門外,希望這秋夜的寧靜能平息周身的煩躁,希望這秋夜的清風能吹進鬱悶沉重的胸膛。於是引出下面對景色的描寫。
“風音觸樹起”以下六局,描述了作者踱步戶庭所見的自然景物和感受。這是一個月色朦朧的秋夜,初秋的涼風習習吹來,庭樹輕搖,枝葉相摩,發出一陣籟籟之聲,令人陡生寒意。夜空漂浮著大朵大朵的濃雲,顏色灰暗,有如一團團撕不開的愁緒。一輪冷月正在雲絮中穿行,時而鑽出雲團,灑下一片清冷的銀輝;時而藏於灰雲之後,留下一片陰冷的夜色。庭院裡乍明乍暗,時而月光如水,地面樹影斑駁搖曳;時而暗淡無光,風吹庭樹,幢幢黑影搖晃。經歷炎夏而枯萎的葉片在夜色中飄飛,緩緩地落在窗下;一根樹椏橫斜門楣,月光下,枝頭秋花正在開放。這時起時停的風聲,忽隱忽現的月光,凋落的夏葉,綻開的秋花,使寂靜而幽冷的秋夜帶有一種深遠奧秘的意味;這光影的變化,仿佛是宇宙意志的昭示,在展現著時光流逝的痕跡。作者用“觸”、“踱”、“依”、“當”描繪風起樹梢的輕微,月穿雲層的閃爍,夏葉飄落之遲緩,秋花綻放之生動,不僅各具情態,而且組合成一幅流動著聲光色彩的畫面,渲染出秋夜淒清幽靜的氣氛,透給人一種強烈的生長消亡的動態感。
在大自然中,花謝葉生,葉落花開。春去秋來,夏往冬返。宇宙生命終而復始、沒有止息,可人的生命僅有一次。相比之下,人的生命多么短暫,人又是多么渺小可憐。作者由此深深慨嘆:“光陰已如此,復持憂自催”。人生有限,光陰無情。人的生命,就在這年年的夏葉秋花之間,在這永遠的風音月色之中,一去不再復返。時光的流逝既已如此令人悲哀,倘若再要自我憂愁煩惱,不得安寧,豈不是自摧衰老,使生命陡然消耗?
這首詩寫作者夜半憂愁無眠,故而徘徊庭院,仰望夜空,以尋排遣。然而,風音月色並沒能消除他的愁煩,夏葉秋花卻增加了他對年光流轉的感嘆。如果說,當作者輾轉不眠之時,縈繞心頭的還只是生活的愁煩;那么,當他踱步庭院,從自然景物的變幻中體會到光陰正在流逝時,生活的愁煩之上,又增添了生命的悲傷。時光無情,年華 衰退。人既無力延長自然所給予的生命,又何苦用煩惱憂傷來自我催迫呢?“光陰已如此,復持憂自催”,從表面看,這是作者的生活憂愁的化解,實質上,這是一種更深刻的憂傷,一種生不能自已的無可奈何的悲哀。
作者描畫景物細緻生動,聲色並映,動靜相生。詩中景色美而沉重,與憂愁反覆的詩歌主題密切契合,構成了全詩抑鬱悲傷的情感基調。
作者簡介
劉孝綽(481-539) 字孝綽,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能文善草隸,號“神童”。年十四,代父起草詔誥。初為著作佐郎,後官秘書丞。它遷廷尉卿,被到洽所劾,免職。後復為秘書監。明人輯有《劉秘書集》。卒年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