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足蕨

多足蕨

多足蕨,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多足蕨Polypodium vulgare L.和東北多足蕨Polypodium virginianum L.的根莖。多足蕨分布於我國新疆東北部。東北多足蕨分布於東北、華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濕熱淋症,風濕熱痹,瘡癤癰腫,風疹瘙癢,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多足蕨
  • 別稱:水龍骨、歐亞水龍骨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真蕨目
  • :水龍骨科
  • :多足蕨屬
  • :多足蕨、東北多足蕨
  • 分布區域:多足蕨:新疆東北部;東北多足蕨:東北、華北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苦、甘,性微寒。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

濕熱淋症,風濕熱痹,瘡癤癰腫,風疹瘙癢,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除去雜質,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1、多足蕨:又名歐亞水龍骨。植株高15-20cm。根莖長而橫,密被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邊緣有粗鋸齒。葉疏生;葉柄長5-10cm,以關節著生於根莖,向上光滑;葉片厚紙質,闊披針形,長8-12cm,寬3-4cm,光滑或沿中軸下面偶有1-2極小的鱗片,羽狀深裂幾達葉軸;裂片10-17對,斜展,鈍頭,邊緣波狀或向頂部有不明顯的缺刻狀鋸齒;側脈羽狀分叉,小脈不達葉邊。孢子囊群圓形,棕黃色,著生於每組側脈的基部上側小脈頂端,位於中脈和葉邊之間。
2、東北多足蕨:又名小水龍骨、東北水龍骨。植株高10-25cm。根莖長,橫生,密被暗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疏生;葉柄細,光滑無毛,基部以關節與根莖相連;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7-16cm,寬2-4cm,近平展,不對稱,羽狀深裂;裂片14-26對,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先端鈍圓,邊緣有微齒或近全緣,無毛;側脈羽狀分叉。孢子囊群褐色,圓點狀,著生於每組側脈基部上側的小脈頂端,沿中脈兩側各成1行,靠近葉邊。

生長環境

1、多足蕨:生於海拔1700m的山谷林下潮濕岩石上或石縫中。我國分布於新疆東北部。
2、東北多足蕨:生於針闊混交林內、石縫中腐植質肥厚處。分布於東北、華北等地。

相關論述

《長白山植物藥志》:“解毒退熱,祛風利濕,止咳止痛。主治小兒高熱,咳嗽氣喘,尿路感染,風濕關節痛,牙痛等。外用治療蕁麻疹,瘡癤腫毒,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