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委陵菜,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 L.的帶根全草。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止血,利濕熱,殺蟲之功效。常用於外傷出血,崩漏,肝炎,蟯蟲病。
基本介紹
- 別名:白馬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薔薇科
- 屬:委陵菜屬
- 種:多裂委陵菜
- 中文學名:多裂委陵菜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帶根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止血,利濕熱,殺蟲。
主治
外傷出血,崩漏,肝炎,蟯蟲病。
相關配伍
1、治創傷出血:白馬肉適量,研末,外敷傷處。(《甘肅中草藥手冊》)
2、治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白馬肉30g,水煎服;或研末沖服,每次15g。(《甘肅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多裂委陵菜,又名細葉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2-40cm。根圓柱形,稍木質化。花莖被緊貼或開展短柔毛或絹狀柔毛。基生葉為羽狀複葉,小葉3-5對,稀達6對;葉柄被緊貼或開展短柔毛;托葉膜質,褐色,外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小葉片對生,稀互生,羽狀深裂近達中脈,長橢圓形或寬卵形,長1-5cm,寬0.8-2cm,向基部逐漸縮小,裂片帶形或帶狀披針形,先端舌狀或急尖,邊緣向下反卷,上面伏生短柔毛,稀近無毛,中脈側脈下陷,下面被白色絨毛,沿脈密被絹狀長柔毛;莖生葉2-3,形狀與基生小葉相似,唯對數向上逐漸減少,托葉草質,先端切尖或漸尖,二裂或全緣。花兩性;傘房狀聚傘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花直徑1.2-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5,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先端圓鈍或急尖,比萼片略短或近等長,外面被伏生長柔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長不超過萼片1倍,黃色;花柱近頂生。瘦果。花期5-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4500m的山地草坡、溝谷及林緣。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甘肅中草藥手冊》:“止血,殺蟲,利濕熱。主治外傷出血,崩漏,肝炎及蟯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