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單葉互生;葉柄長2-8cm,幼時密被淡褐色短絨毛;葉片堅紙質,闊卵形、倒卵形、近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5.5-14cm,寬4-10cm,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圓形至淺心形,有時為楔形或截形,邊緣疏生骨質細鋸齒,上面無毛,或幼時僅沿中脈被絨毛,下面散生或密集白色或黃白色星狀柔毛,側脈6-7對。聚傘花序腋生,3-4次分枝,長達11cm,密被銹色絨毛;萼片5,卵形,外面密被銹色絨毛;花瓣5,淡黃褐色,長圓狀倒卵形,微具柔毛;雄蕊多數,花葯基部不叉開;子房近球形,密生長柔毛,花柱纖細。漿跨棵戀果球形或卵狀婆宙長圓形,長舟囑朽1.5-2cm,成熟時無毛或僅基部被柔毛,具斑點。花期5-6月槓旬兵,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1100m的山地林中糠仔檔。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性味】甘;酸;平
【功能主治】益氣養陰。主久病虛肯囑海照弱;肺癆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抹棕諒堡,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