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部民歌(磽磧多聲部民歌),四川省雅安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聲部民歌(磽磧多聲部民歌)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四川省雅安市
多聲部民歌(磽磧多聲部民歌),四川省雅安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多聲部民歌(磽磧多聲部民歌),四川省雅安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根據演唱場合可將磽磧多聲部民歌分為四種。一是“抬菩薩”儀式多聲部合唱。磽磧傳統宗教活動“抬菩薩”(轉經會)在正月十七舉行,至今已有近兩...
2008年6月7日,多聲部民歌(潮爾道-蒙古族合聲演唱、瑤族蝴蝶歌、壯族三聲部民歌、羌族多聲部民歌、磽磧多聲部民歌、苗族多聲部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5月23日,多聲部民歌(潮爾道-阿巴嘎潮爾...
多聲部民歌(羌族多聲部民歌),四川省松潘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羌族多聲部民歌主要分布於松潘縣小姓鄉與鎮坪鄉的少數羌族山寨,是藏緬語族少數民族多聲部音樂的代表,其旋律多為五聲性,一般先由領唱起唱,跟唱聲部相隔...
磽磧多聲部民歌 磽磧多聲部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寶興縣文化館獲得“磽磧多聲部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多聲部民歌(潮爾道-蒙古族合聲演唱),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潮爾道-蒙古族合聲演唱是一種歷史久遠的獨特演唱形式,主要流傳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部分地區。它大約起源於12世紀末13世紀...
多聲部民歌(壯族三聲部民歌),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壯族三聲部民歌源於廣西南寧市馬山縣的加方鄉等地,被當地民眾稱為“歡哈”(意為“合聲”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古寨鄉、里當鄉,上林縣的鎮...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雲南紅河縣地方民間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哈尼族多聲部民歌歷史悠久,它主要流傳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以普春村為中心的數個哈尼族村落中。該民歌一般分為有樂器伴奏和無樂器伴奏幫腔二種,演唱...
苗族多聲部民歌 苗族多聲部民歌,傳統音樂。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劍河縣文化館、台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苗族多聲部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持續低音多聲部民歌由撒丁牧歌文化中發展而來。它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四聲部復調演唱形式。入選 類別:口頭傳統 民歌信息 四個不同的男聲部稱為低音、低音哼唱、麥蘇(mesu)。其中的突出特點是低音部和低音哼唱聲部的喉音音色。表演者圍成...
壯族多聲部民歌一般指廣西壯族二聲部及三聲部民歌的聲部數量及演唱形式。以馬山、上林的壯族三聲部民歌為代表。壯族三聲部民歌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信息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德保縣 遺產名稱:壯族多聲部...
第五講 漢藏語系壯侗語諸民族的多聲部民歌 一、壯族多聲部民歌 二、布依族多聲部民歌 三、傣族多聲部民歌 四、侗族多聲部民歌 五、仫佬族多聲部民歌 六、毛南族多聲部民歌 第六講 漢藏語系藏緬語諸民族的多聲部民歌(一)一、彝族...
蘇乙拉圖(蘇義拉圖),男,蒙古族,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巴彥洪格爾嘎查人。多聲部民歌(潮爾道-阿巴嘎潮爾)傳承人。人物經歷 他師從著名民間藝人馬希巴圖學習潮爾,從小受到良好的潮爾道的薰陶,現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潮爾歌手...
2014年11月,四川省黑水縣申報的傳統音樂“阿爾麥多聲部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黑水縣文化館獲得“阿爾麥多聲部民歌”項目...
寶興縣文化館是寶興縣的一家文化館。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寶興縣文化館獲得“多聲部民歌(磽磧多聲部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納入第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