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錯構瘤綜合徵

多發性錯構瘤綜合徵又稱Cowden綜合徵,是一種少見的遺傳性疾病。錯構瘤是非腫瘤性局限性腫瘤樣增生,包括以異常和紊亂方式排列的正常組織。本徵以胃腸道多發性息肉伴有面部小丘疹、肢端角化病和口腔黏膜乳突樣病變為主要特徵。發病年齡為13~65歲,以25歲前多見,男女之比為1:1.5。本徵可合併惡性腫瘤,主要為乳腺癌、甲狀腺癌等。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多發性錯構瘤綜合徵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常見症狀:大腸息肉最常見。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PTEN基因(一種抑癌基因)突變所致。

臨床表現

1.消化道病變
本徵消化道病變的發生率很高。息肉可發生於胃、小腸、結腸、食管等部位。
(1)大腸:息肉主要分布於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結腸的其餘部分亦可發生。呈大小不等的半球狀,密集分布,呈群生貌,亦可見到多個結腸孤立性息肉。
(2)食管、胃、小腸:食管息肉多為白色扁平小隆起,類似於糖原的棘皮症;胃內有直徑為1.0~30.0mm、呈丘疹樣大小不等的息肉,表面為正常黏膜,多發於幽門至胃底,息肉間黏膜凹凸不平;全小腸可見多發性息肉,以十二指腸為最多。
2.消化道外病變
(1)皮膚黏膜病變:發生率極高。典型的皮膚損害為面部多發性結節、口腔黏膜乳頭狀瘤和肢端點狀角化三聯征。其他皮膚病變有白斑、黃色腫瘤、咖啡牛乳色斑,亦有少數合併惡性黑色素瘤、扁平上皮癌、基底細胞癌、肉瘤等。
(2)甲狀腺:約70%的患者可見甲狀腺病變,其中以甲狀腺腫脹及腺瘤多見,還可有甲狀腺炎及甲狀舌骨囊腫,偶爾見青少年發生甲狀腺癌者。
(3)乳房:女性約80%合併某些乳房病變,以纖維性及囊腫性為主,如纖維腺瘤等。還可有乳頭、乳暈畸形。約30%的患者合併乳腺癌,往往呈雙側性,發病年齡較低。
(4)其他:全身各系統可出現性質各異、程度不等的病變,因而症狀和體徵更為多樣化而變得複雜,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膀胱癌、骨囊腫、病理性骨折、手指畸形、意向震顫、運動協調障礙、思維遲鈍、動靜脈畸形、房間隔缺損、二尖瓣閉鎖不全、視網膜神經膠質瘤、白內障、耳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糖尿病、甲狀旁腺瘤、腎上腺囊腫、自身免疫性溶血、重症肌無力、T淋巴細胞系統免疫不全等。

檢查

1.體格檢查
可發現皮膚及口腔黏膜損害。
2.影像學檢查
(1)此病累及廣泛,可通過超聲、X線、CT等影像學檢查發現各臟器損害。
(2)鋇劑灌腸造影:可發現結腸內有多發性息肉改變。
(3)內窺鏡檢查:可做結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發現結直腸內有多發性息肉存在。
3.組織病理學檢查
病理組織呈非特異性改變。角化過度、棘層肥厚,酷似假性上皮瘤樣增生。電子顯微鏡顯示基底膜下有膠原聚集,在角質形成細胞中有張力絲群集,角質形成細胞的胞質中有空泡。
大腸息肉可證實為錯構瘤。除此之外,消化道病變在病理學上還可見炎性及化生性改變,但不是本徵的特徵。

診斷

臨床根據此病特徵性的皮膚三聯征皮損表現、伴發多器官受累和易發生惡性腫瘤的特點可做出診斷;結合鋇劑灌腸造影和內窺鏡發現結直腸內的多發性息肉,再經病理活檢證實為錯構瘤病變,即可確診。
國際Cowden協會診斷標準:
1.特徵性標準
皮膚黏膜損害:多發性面部毛根鞘瘤、乳頭瘤樣丘疹、黏膜損害、肢端角化。
2.主要標準
乳腺癌、甲狀腺癌(特別是濾泡性甲狀腺癌)、巨腦、小腦錯構瘤樣增生(Lhermitte-Duclos病)。
3.次要標準
甲狀腺損害(如腺瘤或甲狀腺腫)、智力低下、錯構瘤樣息肉、乳腺纖維囊性增生病、脂肪瘤、纖維瘤、泌尿生殖系統腫瘤或畸形。

鑑別診斷

皮膚病變須與尋常疣、皮脂腺腺瘤、毛囊角化病、疣狀表皮發育不良及疣狀肢端角化症等鑑別。主要通過組織病理檢查、有無內臟損害和其他器官受累鑑別。消化道息肉須與化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相鑑別。息肉病理組合學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

治療

皮膚損害可對症治療,其他受累器官行手術(或內鏡下)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