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飛彈系統設計

《多用途飛彈系統設計》是2018年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汝平。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書名 多用途飛彈系統設計
書號 978-7-118-11709-7
作者 鄒汝平
出版時間 2018年11月
譯者
版次 1版1次
開本 16
裝幀 平裝
出版基金
頁數 764
字數 909
中圖分類 TJ760.2
叢書名
定價 369.00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多用途飛彈系統設計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包括作戰目標特性分析、武器系統作戰運用策劃、裝備功能視圖確定、戰術技術指標體系形成、裝備體系結構頂層規劃、系統方案論證與總體設計、影響作戰能力的關鍵性能分析、產品的試驗測試與驗證評估等科研過程中,所涉及的重要設計理論、工程研製方法、測試評估規範、項目管理等內容。按照精確制導武器系統核心專業技術體系和關鍵基礎產品的科研要求,詳盡討論了飛彈系統、制導控制系統、任務管理與火控系統、慣性導航系統、圖像尋的系統等關鍵分系統的設計理論與工程方法。針對飛彈和武器站等實體裝備,討論了結構與電氣設計的工程技術問題。基於多型複雜武器系統的研製開發實踐,給出了可靠性工程方法及項目研製管理的基本過程控制要求。本書適合於從事飛彈系統裝備研製及精確制導領域技術研究的相關工程技術人員、項目研發管理人員、裝備使用人員閱讀,也可作為武器裝備技術論證人員、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及學生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1章多用途飛彈概論1
1.1陸戰場精確打擊火力體系概要1
1.2攻堅破甲飛彈發展歷程3
1.2.1術語說明3
1.2.2階段與代際的劃分4
1.3多用途飛彈概念5
1.4攻堅破甲領域裝備與技術發展展望6
第2章武器系統能力需求分析與體系頂層設計8
2.1陸戰場主要目標的特性分析9
2.1.1先進陸戰平台分析9
2.1.2建築類目標分析16
2.1.3武裝直升機類目標分析18
2.1.4目標外形、機動及防護特性概要19
2.1.5目標的可探測特性分析20
2.2環境影響分析23
2.2.1氣候類環境影響23
2.2.2力學類環境影響25
2.2.3生化類環境影響25
2.2.4電磁環境影響25
2.2.5要點提示26
2.3武器系統核心作戰能力要素26
2.3.1多模式偵察定位27
2.3.2多層次指揮控制27
2.3.3多目標攻擊發射控制28
2.3.4多功能毀傷打擊28
2.3.5綜合保障系統29
2.3.6武器系統作戰使用模式29
2.4武器系統裝備功能視圖31
2.5武器系統功能子系統設計34
2.5.1制導控制系統35
2.5.2火控系統35
2.5.3慣性導航系統35
2.5.4圖像尋的系統35
2.5.5飛行控制系統38
2.5.6電氣系統及連線網路38
2.5.7匯流排系統39
2.5.8算法與邏輯模型體系構架39
2.5.9武器系統信息流總視圖42
2.5.10武器系統時序42
2.6系統坐標系及參量定義43
2.6.1坐標系定義43
2.6.2坐標系轉換48
2.7武器系統技術體系設計57
2.7.1研製專業技術體系58
2.7.2技術體系分解58
2.7.3技術要求體系61
2.8武器系統測試驗證與試驗評估體系63
2.8.1測試驗證與試驗評估體系規劃63
2.8.2研製性試驗64
3.3.1飛彈初步方案的確定77
3.3.2飛彈主要飛行性能參數77
3.3.3飛彈總體參數的確定80
3.3.4飛彈速度方案設計82
3.3.5飛彈質量特性分析84
3.4總體方案設計示例92
3.4.1任務輸入92
3.4.2飛彈初步方案選擇92
3.4.3基型飛彈參考93
3.4.4確定總體方案94
3.4.5總體參數概要設計96
3.4.6主要性能參數的比較研究與權衡分析103
3.5飛彈氣動布局設計與氣動參數分析109
3.5.1概述109
3.5.2飛彈氣動布局方案設計112
3.5.3氣動力工程預估121
3.5.4氣動特性數值模擬124
3.5.5攻堅破甲飛彈風洞試驗132
3.5.6攻堅破甲飛彈特殊氣動問題分析138
3.6飛彈動力系統設計147
3.6.1概述147
3.6.2單室單推力發動機147
3.6.3單室多推力發動機148
3.6.4彈箭武器動力系統特點149
3.6.5固體火箭發動機研製流程149
3.6.6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設計要求153
3.6.7發動機總體方案設計154
3.6.8裝藥設計與性能計算159
3.6.9絕熱層設計169
3.6.10結構設計170
3.6.11密封結構設計172
3.6.12發動機噴管設計173
3.6.13點火裝置設計174
3.6.14仿真測試評估方法175
3.7引戰系統設計183
3.7.1概述183
3.7.2破甲殺傷多功能戰鬥部183
3.7.3侵徹爆破型戰鬥部198
3.7.4溫壓戰鬥部209
3.7.5觸發引信214
3.7.6觸發/近炸複合引信217
3.7.7延期引信218
3.7.8引戰配合218
3.7.9安全性設計220
3.8本章小結221
第4章任務管理與火控系統設計223
4.1概述223
4.2系統功能223
4.2.1火力控制系統224
4.2.2任務管理系統224
4.3體系結構225
4.3.1功能架構226
4.3.2信息架構228
4.4主要技術指標要求的論證228
4.4.1作用範圍228
4.4.2信息處理與交換能力228
4.4.3飛彈發射控制能力229
4.4.4系統反應時間229
4.4.5精度229
4.4.6連續工作時間230
4.4.7通用質量保證特性231
4.5總體方案設計231
4.5.1系統工作方式231
4.5.2目標攻擊方式232
4.5.3工作流程與時序233
4.5.4系統信息互動236
4.5.5數據匯流排傳輸系統設計238
4.5.6視頻傳輸系統240
4.5.7人機互動操作與顯示241
4.5.8數據記錄與回放243
4.6飛彈發射與控制244
4.6.1飛彈發射控制基本任務244
4.6.2飛彈發射控制程式245
4.6.3飛彈發射安全性設計245
4.7模型與算法設計247
4.7.1概述247
4.7.2目標威脅計算及排序247
4.7.3火力分配248
4.7.4飛彈可攻擊區判斷模型249
4.7.5諸元與目標解算249
4.8空地飛彈發射控制模型250
4.8.1概述250
4.8.2發控系統攻擊距離模型250
4.9任務管理與火控系統仿真252
4.10任務管理與火控系統試驗253
第5章制導控制系統255
5.1概述255
5.1.1基本概念255
5.1.2主要技術特點256
5.1.3反坦克飛彈制導控制系統的發展257
5.2制導控制系統研發的基本問題257
5.2.1設計依據257
5.2.2設計任務260
5.2.3設計階段260
5.3制導控制系統總體設計261
5.3.1制導控制方式選擇261
5.3.2導引規律設計262
5.3.3制導控制系統結構設計262
5.4制導控制系統數學模型264
5.4.1目標運動模型264
5.4.2被控對象——飛彈267
5.4.3導引頭277
5.4.4慣性器件及慣性導航裝置280
5.4.5舵機282
5.4.6飛行控制器284
5.4.7“人在迴路”模型285
5.5制導系統模型設計285
5.5.1目標信息綜合處理285
5.5.2飛行軌跡動態規劃288
5.5.3連續發射方案設計291
5.6飛行控制系統參數設計與性能分析292
5.6.1飛行控制系統結構設計292
5.6.2傾斜穩定控制系統294
5.6.3姿態穩定控制系統297
5.6.4高度控制系統301
5.6.5比例導引制導律302
5.6.6補償與修正設計303
5.6.7制導濾波設計305
5.6.8舵面權重分配算法306
5.6.9導引頭指向搜尋方案設計與分析307
5.7制導控制系統精度分析311
5.7.1制導誤差311
5.7.2主要誤差因素314
5.7.3蒙特卡羅方法316
5.7.4套用舉例317
5.8制導控制系統設計驗證320
5.8.1數字仿真驗證320
5.8.2半實物仿真試驗驗證321
5.8.3飛行試驗驗證評估322
第6章慣性導航系統325
6.1概述325
6.2慣性器件與慣性測量326
6.2.1陀螺儀326
6.2.2加速度計333
6.2.3慣性測量誤差建模與補償337
6.3慣性導航343
6.3.1捷聯慣性導航原理344
6.3.2慣性系統誤差分析353
6.3.3初始自對準358
6.3.4傳遞對準371
6.4組合導航系統380
6.4.1組合導航濾波技術380
6.4.2慣性/衛星組合導航401
6.4.3慣性/里程計/高度計組合導航408
6.5導航系統工程設計414
6.5.1導航系統總體設計414
6.5.2導航系統測試與試驗驗證418
6.5.3設計舉例421
6.6慣性技術發展要點424
第7章圖像尋的系統426
7.1概述426
7.2圖像導引頭427
7.2.1概述427
7.2.2總體方案選擇429
7.2.3基本組成與功能設計430
7.2.4探測系統432
7.2.5信息處理器設計441
7.2.6伺服控制系統444
7.2.7穩定平台445
7.2.8總體設計工藝性447
7.2.9總體性能分析447
7.2.10測試評估451
7.3光纖雙向傳輸數據鏈451
7.3.1概述451
7.3.2工作原理453
7.3.3技術指標體系453
7.3.4工程計算與分析455
7.3.5端機設計457
7.3.6光纜釋放器設計458
第8章飛彈結構與電氣設計462
8.1概述462
8.1.1結構設計要求462
8.1.2電氣設計要求463
8.2多用途飛彈結構設計464
8.2.1概述464
8.2.2飛彈外載荷和結構分析465
8.2.3翼面的構造與設計469
8.2.4彈身結構設計482
8.2.5機構設計500
8.2.6發射防護包裝501
8.2.7機電保險裝置503
8.2.8複合材料結構設計504
8.2.9結構動態設計507
8.2.10結構最佳化設計513
8.2.11飛彈結構設計的測試與驗證520
8.3電氣系統設計522
8.3.1電氣流程設計522
8.3.2供電系統設計523
8.3.3電纜網設計530
8.3.4電氣元器件的選型和設計534
8.3.5飛彈安全性設計535
8.3.6電氣系統的測試性設計538
8.4飛彈電磁兼容性設計541
8.4.1自兼容設計541
8.4.2對外界電磁環境的抗干擾設計543
8.4.3電磁兼容仿真評估543
第9章武器站總體設計558
9.1概述558
9.1.1武器站的類型558
9.1.2武器站技術的發展狀況561
9.2武器站的戰術技術要求563
9.2.1戰鬥全重和外形尺寸要求563
9.2.2機動能力564
9.2.3轉換時間564
9.2.4載彈量和反應時間564
9.2.5射角和調轉速度564
9.2.6偵察能力565
9.2.7定位定嚮導航能力565
9.2.8連續工作時間565
9.2.9通信指揮能力565
9.2.10人-機-環境要求565
9.2.11環境適應性565
9.2.12電磁兼容性565
9.2.13安全性566
9.2.14防護性能566
9.3武器站主要研製流程566
9.3.1總體設計流程566
9.3.2總體調試流程568
9.4武器站方案選擇要點568
9.4.1載體的選擇568
9.4.2發射方式的確定570
9.4.3裝填形式570
9.4.4射擊模式570
9.5武器站總體方案設計570
9.5.1總體布局設計571
9.5.2總體參數的分析計算575
9.5.3安全性設計585
9.5.4運輸性設計586
9.6直升機載發射裝置總體設計589
9.6.1概述589
9.6.2發射裝置總體方案設計592
9.6.3在役典型發射裝置598
9.7武器站結構特性分析與測試601
9.7.1理論分析法601
9.7.2模態試驗法611
9.7.3理論與試驗相結合的方法613
9.7.4結構特性測試615
第10章可靠性工程620
10.1型號可靠性工程概述620
10.1.1可靠性要求620
10.1.2研製階段的可靠性工作622
10.2可靠性工程管理623
10.3電子元器件選用控制624
10.3.1電子元器件選型管理624
10.3.2電子元器件使用管理及相關技術625
10.4可靠性設計與分析628
10.4.1可靠性建模628
10.4.2可靠性預計629
10.4.3可靠性分配631
10.4.4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633
10.4.5故障樹分析技術638
10.4.6可靠性仿真分析652
10.4.7其他可靠性設計分析技術655
10.5可靠性環境試驗與評估657
10.5.1環境試驗658
10.5.2環境應力篩選663
10.5.3可靠性研製試驗666
10.5.4可靠性鑑定試驗678
10.5.5壽命試驗679
10.5.6可靠性評估686
10.6可靠性工程的發展趨勢694
10.6.1軟/硬體綜合系統的可靠性694
10.6.2可靠性與其他質量特性的融合696
10.6.3基於失效物理的故障預測699
10.6.4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700
10.6.5變革可靠性工作模式702
10.7可靠性工程相關名詞和術語703
10.8常用可靠性相關國家/軍用標準707
第11章多用途飛彈工程管理708
11.1研製程式708
11.1.1研製基本要求708
11.1.2論證階段709
11.1.3方案階段711
11.1.4初樣機階段718
11.1.5正樣機階段723
11.1.6設計定型階段728
11.1.7研製技術檔案體系734
11.2研製契約管理735
11.3軟體工程化管理736
11.3.1概述736
11.3.2方案階段軟體工程化管理738
11.3.3工程樣機階段軟體工程化管理738
11.3.4文檔管理739
11.3.5評審管理743
11.3.6軟體配置管理744
11.4試驗系統構建及規程制訂746
11.4.1概述746
11.4.2試驗體系構建747
11.4.3試驗規程749
11.5技術狀態管理與控制754
11.5.1概述754
11.5.2技術狀態管理754
11.5.3技術狀態基線及其確立756
11.5.4技術狀態控制757
參考文獻76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