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氏家族

據《姓氏考略》記載,多姓在商時有多父鼎,多姓始此。周時有將軍多友,漢時有多軍,為武帝時無錫侯。《太平寰宇記》載:唐時坻丘郡六姓,一曰多姓。《姓氏考略》云:郡望為丹陽郡。在姓氏人數中排名第920名。家譜有靈台譜(文革期間損毀)、民勤譜、淅川譜、清豐譜、阜城《多氏家乘》(清代多景祺等編,清道光九年(1829)多氏自厚堂家刊本,共四冊。現存於中央民族學院。註:譜初修於清順治間,為七世祖多嘉楨等修)等。另據考證,現滿族、蒙族、達斡爾族、傣族、鄂溫克族均有多姓存在,與漢族多氏後人無關。

關於商代多父鼎,據中華姓氏協會專家考證,多父鼎是一件器具,在夏商周時期,擁有鼎的人,都是些地位顯赫的人,或是大奴隸主,多父,就是擁有這種鼎的一個人,他保存的這個鼎也因其名稱為多父鼎,這是記載最早的多姓,可以看作多姓由來。

類似的事情還出現在西周晚期周宣王年代,有一名大將名為多友,因保衛國家得到周宣王“鼎”的賞賜,稱為多友鼎。這個鼎在1980年從陝西長安縣斗門鎮下泉村西周窯藏出土,通高51.5厘米、重35千克,器表光素無紋,造型十分普通,但它腹內所鑄的279字銘文,為至今出土銘文最多的銅器,記錄了當年多友帶兵抵禦獫狁南侵的戰爭。因多友鼎出土於陝西長安縣,可推測在西周時以多友為代表的多姓族人有一部分居住在長安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氏家族
中國多氏家族全國聯譜慶典於2015年10月3日至5日在河北阜城迎賓館召開,來自北京、上海、太原、四川、甘肅靈台、甘肅民勤、河南淅川、河南清豐、雲南邵通、陝西渭南、山東冠縣、河北平山、河北承德、河北霸州、河北阜城等家族代表100餘人參加了慶典儀式。
中國多氏家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人文遺存,厚重的歷史傳承,優秀的傳統家風,家族以忠孝傳家仁愛寬宏、詩書紀世、勤奮敬業、崇德尚賢,敬老慈幼,愛黨愛國、以德治家,以德善事,遵紀守法,為國盡忠,團結友愛等良好家風傳承至今。同時好的家風也為多氏家族培養出一大批對社會做出特大貢獻的愛心人士,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多氏家族文化是載入地方史志的賢德望族。中國多氏家族全國聯譜工作於2012年提出,2012年3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七續家譜籌備會,會議成立了編篡組織,推舉河北冀中商會會長,多氏家族第五續、第六續家譜編篡人多方如為主編,規劃用三年時間完成家譜。
盛世修志,盛族修譜。多方如總編為了弘揚多氏家族文化,完成續修家譜的大業,托著手術後帶病的身體,歷盡千辛萬苦,自費外出走遍全國多氏發祥地,與各地家族代表和首領溝通續譜具體事項,以達成共識。多方如總編的付出為凝聚多氏家族力量,團結家族尊親,為實現“全國多氏一家親”的夙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多方如總編的統領和倡導下,各地組織家族精英開展了規模浩大的續修家譜活動,各地多氏家人積極配合各項工作的開展。利用三年的時間順利圓滿完成了全國第七續家譜全國聯譜的續譜工作。因此,多氏家族文化傳承進入了全國家族文化傳承的先進行列。同時,“中國多氏家族文化”被列入國家民族文化遺產、並獲得了中國民族文化學會2015年榮耀證書。多方如獲得國家民族文化遺產多氏文化傳承人的榮耀稱號。多方如愛家族,愛國家的炙熱情懷受到了家族人的稱讚。
參加全國慶典的多氏家族代表、精英人士,聆聽了多方如總編講解的家族文化以及歷代祖先為國家建設所做的貢獻。給參會的家人們上了一堂愛家族,愛國家、牢記歷史,忠孝傳世、耕讀傳家、仁愛寬厚、勤奮敬業,遵紀守法、團結友愛、以德治家,為國家建設多做貢獻的生動一課。
會後全體多氏族人參觀了河北阜城新貌,建橋新貌,阜城縣委政府的主要領導做了簡單介紹。全體族人又到多氏族幕進行了揭牌儀式,全體族人祭祖。
中國多氏家族全體族人參觀阜城湖風景區後,又到馬本齋紀念園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牢記戰爭歲月犧牲的同胞門,牢記馬本齋以及母親為過往的歲月,用鮮血譜寫的厚重歷史文化。其中有多氏家族四位烈士的名字也永遠刻在了基地紀念碑上,這對家族的家人們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儀式的最後全體人員參加了多氏家族宣言,號召家族全體族人,團結起來,繼承祖先之美德,傳承家族之文化,同心同德,繼承優良傳統,光大家族事業,盡我們多氏家族之力量,為我們的國家建設錦上添花。大會在宣言結束後圓滿地結束。這次全國多氏家譜聯譜慶典大會的召開,永遠刻在多氏家族文化的歷史上,成為族人的驕傲和自豪,激勵多氏族人永遠走在牢記家族文化傳承,發展、創新,做貢獻的路上。為實現助我家榮,助我家興,祝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譜寫出新的歷史篇章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