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枝歐石南(學名:Erica pleiotricha S.Moore):是杜鵑花目、杜鵑花科、歐石南屬的常綠多分枝亞灌木,高0.3-1米。小枝纖細,葉3輪,成對上升,狹卵形到卵形,銳尖,邊緣反折,無毛。葉柄長0.2–0.5毫米,無毛。花6-12朵,簇生在眾多側枝的頂端,花苞片的位置從基部到靠近花萼,葉狀,苞片和小苞片具緣毛,纖毛腺狀或無腺狀。花萼片僅在基部合生,三角形至線形。花冠瓶形到管鐘狀,淡紫色、粉紅色到白色,無毛,長1.5-4.5毫米,寬1.0–3.0毫米,裂片圓形。花絲扁平。子房球狀,短柔毛,花柱超出雄蕊1毫米,通常無毛,柱頭頭狀。
這種小灌木生長於山地岩石區,包括岩石草原、高山林地、巨石之間和峭壁上,通常在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在525-2,440米的海拔高度。原產地是南部熱帶非洲的奇馬尼馬尼山脈(Chimanimani Mountains)。
作為具有茂密葉子的小灌木叢,可以聚集簇生在一起形成地面覆蓋物,從而抑制雜草。由於它們需要良好的排水,因此是岩石花園的候選對象。也適於花壇花境和盆栽觀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3.1——近危(NT)。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多枝歐石南是一種多分枝亞灌木,高0.3-1米。小枝纖細,最細直徑0.2-0.3毫米。沒有葉下脊,密被短柔毛,有非常短的單毛和許多較長的毛,其中一些平均0.15毫米。長且有側枝到尖端,其他的可能是無腺的,長0.4-0.5毫米。下部有側枝,上面常分叉,或具腺,長0.15-0.4毫米。在較長的下部有側枝。
葉3輪,成對上升,狹卵形到卵形,銳尖,長1.0-3.5毫米,寬0.3–1.5毫米,邊緣從非常輕微到強烈反折,它們沿著葉子背面的中線相遇,無毛,或在尖端有一根毛平均長0.2毫米。長有簡單的腺狀或偶爾分叉的尖端,或有一排0.1-0.3毫米的毛。沿著葉的明顯邊緣長,或者在葉邊緣幾乎沒有反折的地方,沿著中肋和葉邊緣之間大約等距的彎曲脊,這些毛具有簡單的腺狀或叉狀尖端;葉柄 長0.2–0.5毫米,無毛。
花簇生,6-12朵生長在眾多側枝的頂端,這些側枝變得更短,靠近莖尖的距離更近。花梗長 1.5-4毫米,短柔毛,具短毛和較長的毛,可以是有腺的和不分枝的或無腺的,下面有側枝,尖端簡單或分叉。花苞片的位置從基部到靠近花萼,葉狀,長1.5-2.5毫米。小苞片的位置和距離也在苞片上方,從花梗基部附近到花萼正下方,葉狀以上約長0.5- 1.5毫米不等。整個膜質非常狹窄;苞片和小苞片具緣毛,纖毛腺狀或無腺狀,尖端簡單或分叉。花萼片僅在基部合生,三角形至線形,尖端銳角至鈍角,長0.8-1.5毫米,有纖毛邊緣,纖毛長0.1-0.2毫米,具腺,分叉或尖端簡單,有時在基部有側枝。花冠瓶形到管狀鐘狀,淡紫色、粉紅色到白色,無毛,長1.5-4.5毫米,寬1.0–3.0毫米,裂片圓形,竇尖,平均0.5毫米深。雄蕊4-8,等於或超過融合花冠2毫米。
花絲扁平,稍膝狀。花葯通常具有稜柱的附屬物,長0.2-0.3毫米。這些有時或多或少地與花絲融合,但很少有粘稠的花葯。子房球狀,短柔毛,花柱2.5-4.5毫米,超出雄蕊1毫米,通常無毛,下面偶爾被短柔毛,柱頭頭狀。
主要變種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多枝歐石南白化變種 | Erica pleiotricha var. blaerioides | (Wild) R.Ross |
2 | 多枝歐石南原變種 | Erica pleiotricha var. pleiotricha | Linn. ,(1911) |
生長環境
這種小灌木生長於山地岩石區,包括岩石草原、柱根茶屬(Uapaca)高山林地、巨石之間和峭壁上,通常在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在525-2,440米的海拔高度。可能僅限於砂岩和石英岩基底。
分布範圍
該物種僅限於非洲辛巴威和莫三比克的奇馬尼馬尼山脈(Chimanimani Mountains),主要在奇馬尼馬尼山地區發現,但也有記錄來自周圍高地地區。根據已知的發生數據,它們的生長範圍(EOO)為995平方公里,占用面積(AOO)為128平方公里。
主要價值
多枝歐石南與同屬的歐石南植物具有相同的共性,作為具有茂密葉子的小灌木叢,可以聚集簇生在一起形成地面覆蓋物,從而抑制雜草。由於它們需要良好的排水,因此是岩石花園的候選對象。歐石南植株矮小,生長緩慢,適於花壇花境,岩石園栽培,也適於盆栽觀賞。不僅觀賞價值高,花期也很長,一般在冬天開花,能維持八個月左右,觀賞期超長,是寒冷的冬天中一道亮麗的色彩,賞雪又賞花。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3.1——近危(NT)。
種群現狀
多枝歐石南是其分布範圍內的當地常見物種,已被多次收集,特別是在奇馬尼馬尼國家公園(Chimanimani National Park)和奇馬尼馬尼國家保護區(Chimanimani National Reserve)內,它們被認為受到良好保護,並且有限的人為干擾不會直接影響該物種。在棲息地,儘管火災頻率增加可能會影響那裡的一些亞種群。辛巴威國家公園外的多枝歐石南植物可能受到商業種植園和農業的威脅,但與該地區其他棲息地(如原生高地)相比,這種有利於砂岩露頭的物種的微棲息地不太可能受到這些活動的影響。根據定義的威脅估計有12-16個地點,並且由於其某些地點的棲息地質量和範圍出現小規模下降,因此該物種被視為近危(NT)。從長遠來看,氣候變化可能對該物種構成威脅,因此建議定期監測以確定是否有種群下降或範圍轉移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