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成因礦床

多成因礦床是指經歷兩個或多個大地構造成礦階段的區域,後階段的岩漿、變質或其他成礦作用帶來新的成礦物質,或者形成新的礦床,疊加在早階段的、被作為基礎礦床之上的礦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成因礦床
  • 類別:成礦物質
  • 國家:中國
  • 技術:勘查及室內測試技術
多成因礦床的分類,多成因礦床的研究方法,

多成因礦床的分類

多成因礦床(復成礦床)按成礦機制大體上可歸為兩大類:
①益加型復成礦床;
②改造型復成礦床。

多成因礦床的研究方法

多成因礦床系由多種類型成礦系統複合而成,其形成機理和控制因素複雜多樣,表現在成礦物質、礦石組構、礦體形態產狀等方面。近年來,許多早期火山或熱水沉積與後期岩漿熱液複合成因的成礦系統,因沉積地層的廣泛存在和易識別而在礦產勘查過程中被發現。相信隨著勘查及室內測試技術發展深入,多成因成礦系統的研究會大大加強。
1.岩相學、礦相學
礦石的組構特徵隨礦床形成物化條件和控礦地質作用而異,能客觀快速地反映礦床成因特徵。如礦石具微細紋層狀、條帶狀、同生角礫狀構造,可推斷此礦床形成方法以沉積為主;如果礦石呈裂隙狀構造,蝕變特徵顯著,則考慮熱液充填交代成因。據彭潤民(2007),狼山中元古代各礦床具有鮮明的“層控”與“岩控”特徵,但局部地段產出裂隙脈狀粗晶礦脈(化),有明顯熱液蝕變特徵,甚至見到高品味單一礦石組成的礦體(脈),與噴流~沉積背景不協調。鏡下疊加的脈狀穿切現象顯示兩次以上的礦化階段,且後階段產於沉積構造環境中的礦物沒有擠壓形變特徵但蝕變現象明顯。以上均清楚地顯示出後期岩漿熱液疊加成礦特徵。
2.同位素示蹤及定年
在確定礦質來源,分析礦床成因方面,同位素示蹤的有效性是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豐成友(2007)在對閩中梅仙式礦床研究中 ,對產於綠片岩中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礦體中的金屬硫化物和圍岩的鉛同位素組成進行測定,相關圖解顯示峰岩、丁家山、八外洋礦床的礦石鉛同位素值均大於圍岩,判斷這些礦床並非典型的VMS礦床。綜合鉛同位素淋濾實驗結果和與礦體配套岩體組合推測有後期熱液淋濾圍岩和燕山期岩漿熱液疊加改造的存在。此外,由於礦床受後期強烈改造,利用測得的賦礦圍岩成岩年齡數據作為火山噴流沉積同生礦化作用的時代(中~新元古代);狄永軍(2006)又在6個遭受後期構造~岩漿熱液疊加改造作用,對礦質富集和礦體最終定位具重要意義的典型礦床中識別出與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矽卡岩礦物,並測得其鋯石U—Pb年齡(燕山期),最終厘定出兩次不同時期的成礦作用。
3.流體包裹體
包裹體用於成礦理論的研究,可劃分礦床成因類型、成礦階段,再造成礦過程演化史,查明熱液來源、礦質搬運形式和沉澱富集機理。葛良勝(2007)在對大坪金多金屬礦床成礦作用及演化的深入研究中,對采自不同成礦階段礦脈的代表性礦石樣品,開展了包裹體岩相學、均一~冷凍法測溫及成分地球化學研究。不同寄主中包裹體形態及分布規律的顯著差異是寄主在礦物結晶時環境差異性的反映,也是成礦多階段性的表現。據包裹體提供的溫度等參數及按有關體系相圖或熱力學公式進行估計或計算的其他數據顯示,早晚兩階段成礦流體具有相對獨立的演化特徵,而包裹體成分數據更是清晰地反映出兩礦化階段熱液組成和含量的差異,指示大坪金多金屬礦床成礦熱液的多源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