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級選擇理論

多層級選擇理論

群體間是互相競爭的,但不是孤立的,每個群體都生活在自己的生態環境中。如果不是以“提供群體好處”作為補償的話,利他者就會被狠狠地剝削,然後自然選擇很快淘汰所有的利他者,群體漸漸消失。因此為了防止那些不懂得利他的個體最終成為該群體的領袖,群體也需要定期地拆分及重組來構成新的組合,或者至少和其他群體互換幾個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層級選擇理論
  • 外文名:multi-level selection theory
概述,例子,重要性,

概述

Sober和Wilson認為,儘管在自然選擇之下,每個生物個體之間存在著競爭。但從長遠角度看,自私個體終將無法成功繁衍。因此可以把群體當作自然選擇的載體,有了這樣的前提條件,那些能提升群體競爭力(增強適宜性)的成員所具有的特質就會被選擇出來,即便這些特質可能會降低群體內部某些成員的適宜性。所以,儘管自私的個體能比利他的個體擁有更多的後代,但是從總體上來說,擁有較多利他成員的群體能比擁有較多自私成員的群體繁衍更多的後代(由於利他成員會讓群體獲益),所以在整個種群中,利他者的總數將會保持在穩定的水平。
上述觀點若要實現,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即群體間是互相競爭的,但不是孤立的,每個群體都生活在自己的生態環境中。如果不是以“提供群體好處”作為補償的話,利他者就會被狠狠地剝削,然後自然選擇很快淘汰所有的利他者,群體漸漸消失。因此為了防止那些不懂得利他的個體最終成為該群體的領袖,群體也需要定期地拆分及重組來構成新的組合,或者至少和其他群體互換幾個成員。這一觀點就是“多層級選擇理論”。

例子

Sober和Wilson描述了美國的一個養雞項目,這個項目當初設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母雞產蛋率,但是常常培育出高攻擊性的母雞,而這種母雞的產蛋率比自己的上一代還要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當今的密集型家禽產業中,如果要成為一隻優秀的產蛋雞,一個首要的條件就是通過攻擊性競爭來獲取食物和生活空間。人們選擇性地培育出這樣的個體或許會形成一個極富攻擊性的群體,這種群體所帶來的壓力也許會抑制其中個體的生產能力。然而,如果育者選出了社會交往能力最強的母雞,將其放入新群體中,產蛋率提升160%都是有可能的。這種方式使得產蛋率遠超出了那些標準個體餵養的項目。此外,和對產蛋能力的選擇一樣,培育者也在對下一代的特質進行選擇,希望下一代母雞在群體中也能擁有優秀的表現。因此,從群體層面選擇出來的母雞不會是產蛋率低、具有攻擊性的個體。相反地,這些個體具有很高的日產蛋量,它們的低死亡率和弱攻擊性讓培育者都不需要通過剪掉它們的喙來避免啄傷事件的發生。

重要性

Wilson表示,多層級選擇理論與人類尤其相關,因為我們極其社會化。能與其他同伴相處得更好的個體將能留下更多的後代——因為相比同群中性情暴躁的個體,前者的壓力水平更低,死亡率也因受到更少的攻擊而降低,還因為這些個體和他們的孩子更有可能獲得別人的幫助。如果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技能是從這樣的群體環境中選擇而來的,那么就能解釋我們與素未謀面的人們(或者在當今的網際網路時代里從未照過面的人們)一起合作的能力。當試圖為人類大多數驚人的社會特質做出進化上的解釋時,採用多層級選擇理論似乎真的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