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題典:高中歷史

《多功能題典:高中歷史》在選題的典型性、材料的新穎性、分布的合理性、解題的規範性等方面下功夫,為了讓這本題典發揮更好的作用。《多功能題典:高中歷史》不僅與教學要求相對應,更體現了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科學性。

基本介紹

  • 書名:多功能題典:高中歷史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445頁
  • 開本:16
  • 定價:45.00
  • 作者:張漢林 張程遠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792230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多功能題典:高中歷史》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漢林,1993—1997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1997—2003年任教於北京市第四中學,2003年至今任職於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特約研究員,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學院常務理事。在《課程·教材·教法》、《歷史教學(中學版)》、《歷史教學問題》、《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基礎教育課程》、《基礎教育參考》、《中國教師》、《北京教育》發表論文五十餘篇;主編或參編《史料教學案例設計解析》、《智慧課堂:史料教學中的方法與策略》、《歷史課程標準研修手冊》、《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歷史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歷史教學設計》、《怎樣做課例研修》等多部學術書籍。2009—2010年,先後兩次在中國北京和日本福岡參加中日韓和平教材經驗交流會。2007—2010年,受聘為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遠程研修項目歷史課程專家團隊核心成員。
張程遠,1995—1999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教於江蘇省崑山市第一中學,歷史組教研組長,崑山市學術帶頭人,蘇州市指導學生自學先進教師。熱衷於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堅守教育教學第一線,致力於高中歷史試題的命題與研究。從教至今,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雜誌上發表論文多篇,主編(獨立編寫)中學教學輔導用書60餘本。

媒體推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歷史也不例外。如何提高歷史學習的興趣?知道的歷史知識越多越會發現歷史的趣味,這一點是人們的共識。但是,具體到高中歷史課堂和考試,一些同學則因為教材和考試的內容“有點難”,而對歷史知識和歷史課程產生厭倦情緒。這源於同學們對歷史試題的畏懼,而解題環節往往成為同學們學習歷史課的“攔路虎”和“絆腳石”。尤其是背得滾瓜爛熟的知識在解題過程中無用武之地,屢做屢錯,更加深了同學們對歷史課的誤解。因此,如何提高解題能力,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其對歷史課全程的認識。無論從學習興趣的角度,還是從應試的角度,提高解題能力都是高中歷史課程的最關鍵環節之一。

如何提高解題能力?建議同學們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一、尊重史實,不憑空假設是歷史學習的靈魂,也是歷史學科的最大特點。任何歷史試題,必須以歷史事實為基礎或出發點。但是,僅掌握多個分散孤立的知識點,而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會在解題過程中迷失方向,很容易被干擾。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為解題提供必要的知識保證。

二、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善於找關鍵字,定位精準。“從歷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提煉觀點,或從中選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觀點。”這是高考考試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據上述要求,近年來在各種歷史試題中,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試題頻繁出現。解答這類問題的關鍵,除了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還要善於抓關鍵字。切記,歷史考試不是語文考試,再多的材料都是圍繞歷史知識展開的。因此在閱讀材料時,要排除不必要信息的干擾,儘量往所學知識的方向靠攏。

三、重視審題,切忌隨意作答。審題不認真是很多同學丟分的關鍵,如何審題?審時間、審地點、審關鍵字句、審提示語、審材料來源、審問題,甚至要審試題的序號,比如試題排在這個位置應該考哪一部分的知識點等等。如果同學們將這些方法用之於信息提取能力的訓練,必將事半功倍。

四、通過對題乾的整體把握,樹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很多歷史試題是考查歷史規律和歷史本質的,無論在選擇題還是材料題中都會出現大量的歷史現象,在解題時,必須認清並透過這些現象,尋找本質,切不可淺嘗輒止,一葉障目。

五、加強語言和文字訓練,學會使用歷史語言。解答歷史主觀題,從技術層面看,閱讀理解與整理歸納是基礎,表達與運用是結果,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表達環節要特別注意不能使用文學語言,要使用歷史語言。

以上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如何具體到每一道題,是這本書所要嘗試的。我們選取的都是經典試題,經典的題目一定有經典的解法。請同學們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仔細審題,認真研究試題解析。當你感到有命題衝動的時候,那正式本書的價值所在。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藝術,希望我們的努力讓你感到解題也是一種藝術!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歷史(Ⅰ)政治
1.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1.1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1.2“始皇帝”、郡縣制、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1.1.3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1.1.4 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1.2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
1.2.1 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華、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鬥爭、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
1.2.2侵華日軍的罪行、中國軍民抗日鬥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鬥爭中的歷史地位
1.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3.1太平天國運動、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1.3.2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
1.3.3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1.3.4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1.4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4.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
1.4.2“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1.4.3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
1.4.4“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1.5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1.5.1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5.2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及影響
1.5.3 中美關係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及其對國際關係產生的重要影響
1.5.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我國為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1.6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6.1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1.6.2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1.6.3 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繫羅馬帝國統治中的作用、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1.7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1.7.1 英國《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的形成、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7.2 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1.7.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1.7.4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1.8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8.1《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1.8.2 巴黎公社及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1.8.3俄國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1.8.4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及其歷史意義
1.9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9.1 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發展的影響
1.9.2 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1.9.3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及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第二章 歷史(Ⅱ)經濟
2.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2.1.1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和基本特點
2.1.2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和特徵
2.1.3 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和特點
2.1.4“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2.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2.2.1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2.2.2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2.2.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2.3.1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及其經驗教訓
2.3.2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及其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2.3.3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2.3.4我國創辦經濟特區、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開闢沿海經濟開放區和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及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
2.3.5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及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2.4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2.4.1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俗變化的史實,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2.4.2 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2.4.3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網際網路的逐漸普及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2.5新航路的開闢、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2.5.1迪亞士、哥倫布開闢新航路的史實,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2.5.2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2.5.3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及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2.6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2.6.1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2.6.2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特點以及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2.6.3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2.7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2.7.1俄國國內戰爭後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以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
2.7.2“史達林模式”的主要表現及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
2.7.3從赫魯雪夫改革到戈巴契夫改革的基本歷程,社會主義改革的複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2.8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2.8.1 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2.8.2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2.8.3 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2.8.4 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第三章 歷史(Ⅲ)社會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
3.1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3.1.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1.2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3.1.3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3.1.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3.2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3.2.1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3.2.2概述漢字、繪畫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脈絡
3.2.3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3.2.4 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
3.3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3.3.1 了解鴉片戰爭後中$tL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3.3.2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3.3.3 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3.4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3.4.1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4.2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3.4.3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3.4.4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
第四章 歷史(Ⅳ)選修部分
功能檢索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