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列派

多列派為雲南德宏地區傣族小乘佛教宗派之一。多列派屬於山林派,在修行、持戒上比較寬鬆。多列派稱佛寺為“莊”(潤派稱”窪”),其莊房既不在村寨之中,也不建在遠離塵囂的山林村寨之中,而是距村寨不遠不近,大約數百米的地方。

概述,派別,潤派,擺莊派,左抵派,多列派(擺多),教階,戒律,代表寺院,

概述

信徒嚴格持守佛教五戒而不殺生,除報曉之公雞外,不蓄養家禽。此外,亦不信奉佛教以外之神祇,但可祀拜外村寺院之佛與僧侶。本村僧侶若後繼無人時,則可請外村僧侶繼承,或亦可改信擺莊、允、左抵等教派。多列派教階分戛比、召掌、召門、朋吉四等,其中召掌於關門節結束後可請假回家,暫時脫下袈裟過世俗生活。多列派寺院尚有尼師(牙誥),等級卑微,處於依附之地位。
多列派多列派
多列派吸收婦女出家,為沙彌尼,寺院中有專供沙彌尼居住的房間。僧侶過午不食,但可食葷,凡不是自己殺的雞、魚等都可吃。過去戒律規定出門不得騎馬、乘轎,也不準趕街(上集市),出行只帶一把雨傘,但現在飛機、輪船都已乘用了。睡時只蓋毯子,不能墊褥子。在重大節日或念經時才能穿袈裟。

派別

南傳佛教從印度南部傳至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地後,由於地域日益寬廣,加以傳教僧侶對於教義、教理、戒律理解發揮的不同,因而相繼形成各種派別。分布在雲南傣族等民族地區的南傳佛教,內部也有很多派別,按其名稱可分為潤派擺莊派(“擺奘派”)、多列派(“擺多派”)、左抵派(又稱“左底派”)等。

潤派

又分為潤壩(或稱“擺壩”)和“潤孫”(或稱“擺孫”、“擺順”)兩支。“壩”,傣語含義是山地、丘陵.潤壩的佛寺原來建於山林,離村寨較遠,平日無固定信徒布施,僧侶每天外出化緣,因此人們稱它為林居佛寺,稱僧侶為林居和尚。還有一種說法,潤壩僧人被晉升時,事先要跑到山上躲起來,然後由信徒到山中把他請回佛寺,方舉行儀式。德宏部分傣族聚居區和臨滄耿馬、思茅景谷的部分地區、西雙版納勐海一帶,多信此派。而“孫”,傣語含義為園圃、園子、菜園、花園。潤孫的佛寺一般建於村寨附近,故人信視之為家佛寺。此派僧侶與信徒接觸頻繁,剃度還俗自由。歷史上,西雙版納、景洪一帶傣族多信此派。就全省而言,過去西雙版納各縣及景谷、孟連全屬潤派,信仰者除傣族外還有布朗族。臨滄地區的潤派中心在耿馬城周圍,信仰者除傣族外還有山區布朗族、德昂族。德宏地區,潤派占少數。

擺莊派

主要分布在德宏地區,信仰者主要是傣族,此外還有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信眾。

左抵派

“左抵”一語,在緬語中有“誠心”的意思。據芒捧佛寺所存佛經《帕拉馬底戛》記載,“左抵”佛名叫“過達馬”,生於孟戛比拉哇地方,幼時家庭富有,後來看到人間有生、老、病、死、苦,因而出家修行。後成佛傳教,行走時腳離地尺許,村人見而驚異,即迎入家中。聽到“過達馬”念經,村里人記錄了他的語言,於是形成“左抵”經派。據德宏有關長老和稱,左抵派在“多列派”傳入德宏約百年左右後才從緬甸傳入雙江、耿馬一帶,隨後傳播到芒市。也有說左抵派是從緬甸曼德里(勒)傳入的。而耿馬孟定的左抵派則在擺孫派傳入不久後由緬甸的南坎傳入。德宏地區的左抵派,開始地位很高,土司也信左抵,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左抵和“歹勒”兩派發生糾爭,以後許多人逐漸歸向歹勒派。到1954年,德宏信仰左抵的,在芒市有印金、芒罕、戶貨、荒究四寨,在軒崗壩的有芒項、芒棒、芒滾三寨,在遮壩有那堂、那舍、弄寨三寨。孟定一帶的左抵派也逐漸形衰落。最後,信仰左抵的一般只剩下部分虔誠的老人。

多列派(擺多)

原中心在緬甸北部,以後傳入德宏地區,主要分布在帕底、廣幸、芒幸、弄寨等寨。在耿馬,主要信仰者為傣族。

教階

在雲南的南傳佛教信仰中,僧侶內部分有若干等級,但各地區各教派內部等級及其稱謂都有差別。
擺莊派由低到高分為戛比、召桑、召悶、召丈、薩拉召。算上預備和尚有六級。多列派則分為召尚、召長、崩幾、希拉四級;或召桑、召丈、崩幾三級。左抵派只有召尚(分大召尚、小召尚)一級。
耿馬的潤派分為帕、督、廳召、西米召、桑召、召祜瑪、祜瑪南、按雅淌八級。多列派和擺莊分為召尚、悶長、悶召、悶召龍四級。

戒律

雲南各地各民族南傳佛教信仰中,各派各級僧侶,都有嚴格戒律,但因各地各派情況不同,所遵守的戒律也有差異。
德宏擺莊派和尚的戒律有75條,佛爺有227條,但最基本的有不殺生、不淫亂、不說謊、不偷盜四條。記載於《帕拉馬底戛》經典中的左抵派戒律有:不準偷盜、不準殺生、見殺不吃、不準喝酒;不準賣刀槍;不準調戲別人的妻子;不準欺哄別人;不準拿魚摸蝦;僧人家庭不得飼養豬、雞、鵝、鴨;不去朝拜外寨佛寺和僧侶;不信鬼神;死了人不能哭;拒絕殺生害命的人進寨。多列派教律有:見殺不吃,過午不吃,寺內不準飼養家畜家禽(但可養公雞報曉),不睡高床,不墊用棉絮,不沾染金錢,不飲酒,不吸菸。

代表寺院

喊撒寺位於雲南省瑞麗縣城郊喊撒寨,為多列派佛寺,信徒稱之為奘。在瑞麗壩傣族村寨里,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府富麗堂皇的奘房,而喊撒奘要算是其中之最了。從縣城沿雙版雷公路南行4公里,再往西側村口進寨, 就可看到一府鳳竹環繞、榕樹垂須、別具民族特色的建築,即喊撒寺。它和秀麗的傣寨竹樓,構成了一組協調統一的建築群體,是傣家民族建築的精華,傣族文化薈萃的藝術寶庫。據傣文史記載,在勐卯古國時這裡曾一度為京都。傳聞它最早是鴛鴦棲歇之地,寨里綠竹幽徑,榕樹綠陰,花開四時,果結終年,佛寺點綴其中,更覺清幽雅靜。進入殿內,就見到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佛趺在蓮座上,雍容端莊,神態慈祥,線條流暢。寺頂和四壁繪有孔雀、白象、女神、麒麟寶塔等彩色圖案,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對金色的鴛鴦特別引人注目。寺樑上掛著許多長幡,每條長幡,五彩繽紛,琳琅滿目。佛台前放著一個十分精緻的寶座,那是佛爺講經布教的地方。
奘房是座典型的桿欄式建築,房頂蓋鍍鋅鐵皮,脊上有塔式寶頂。奘房有潑水亭,還有一騎鴛鴦的仙女,四圍花果飄香。奘房建於何時,不得而知。每當傣家節日到來之際,朝拜的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是里還是多部電影電視的外景拍攝場地。國內外賓客來到瑞麗,都要到此一游,這裡已成為祖國西南邊陲的一處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