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論歷史觀

多元論歷史觀

多元論歷史觀,也叫歷史多元論,(Pluralism history).這種歷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由一些獨立的因素組成,其中任何一種因素都是獨立存在的並對社會發展起作用的歷史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元論歷史觀
  • 外文名:Pluralism history
  • 別稱:歷史多元論
  • 主要代表:美國實用主義者詹姆士、杜威
流派,舉例,評論,

流派

多元論歷史觀主張世界是由多種本原構成的哲學學說。
多元論歷史觀實質是一元論的不同表述形式。凡是把世界歸結為多種物質本原的學說。是唯物主義的多元論;凡是把世界歸結為多種精神本原的學說,是唯心主義的多元論。
古希臘恩培多克勒以“四根”即水、火、土、氣的結合與分離說明萬物的產生和消滅;阿那克薩戈拉用無限多異質的“種子”解釋萬物的差異。中國古代哲學家將萬物的本原歸結為“五行”,即。這些都是唯物主義的多元論。近代德國的G.W.萊布尼茨認為世界由無數獨立的精神性的“單子”所組成,是無數單子的和諧的體系,這是唯心主義的多元論。

舉例

詹姆士認為“社會的進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是個人,……第二方面是社會環境……。這兩種因素對於變化來說都是主要的。沒有個人的衝動,社會就會停滯,而沒有社會的同情,這種衝動也會消亡”。(《信仰意志》)但是這兩種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力量是不相等的,他認為個人對社會環境的作用大得不可比擬,把個人說成是能夠任意地重新安排社會關係,改變社會結構的“酵素”。
杜威在《自由與文化》一書中明確地表達了他的多元論歷史觀。他從生物學的角度,把人的本能、欲望、需要說成是不變的人性,人性是天賦的,但天賦要素的表現方式是受各種社會因素影響的。杜威用“文化”一詞概括人類一切交往和共同生活的各種條件,如法律、政治、工業、商業、科學、技術、表達和交流的藝術等。杜威打出的旗號是人性與文化相互作用的多元論歷史觀,但是實際上,由於他把文化看作是人性的結果,並企圖用教育去改變人性,歸根到底,他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一元論歷史觀。
多元論歷史觀的代表還有德國的什塔姆列爾、俄國的卡列也夫、米海洛夫斯基等。他們否認各種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規律性,主張“因素論”,認為社會的發展是各種因素之間機械、均衡的相互影響的結果。這種理論掩蓋了各種因素的起源,特別是政治、思想因素的起源。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代表阿爾都塞從結構因果觀出發也強調歷史是多元的,是一個無主體的過程。

評論

多元論歷史觀的實質是唯心主義歷史觀。他們在闡發社會發展的多重因素時,都把社會意識當作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否認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否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
當代西方倫理學家布蘭特和羅爾斯,一個注重現實的倫理道德規範,一個深究善的合理性之所在,都是既訴諸現實的人類理性、又關注社會生活實際,但分別獨特地闡明了善惡規則的多元性與道德善的合理性,並致力於解答個人與社會、功利與道德、情感與理性、個人的自由平等與社會公平正義等的矛盾統一.他們的基本出發點和主要理論極富啟發意義,而缺乏歷史觀的共同缺陷則是我們應當引以為戒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