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結核

外陰結核非常罕見,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入侵機體後引起的外生殖器炎症,可為全身結核的一個表現,常繼發於嚴重的肺、消化道、胸腹膜或內生殖器官的結核,也有少數患者找不到原發病灶。一般病情發展緩慢,自覺症狀輕微,易被忽視,需依靠輔助診斷方法確診和進行鑑別診斷。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vulval tuberculosis
  • 就診科室:婦科
  • 常見發病部位:小陰唇或前庭黏膜
  • 常見病因:結核分枝桿菌入侵機體後引起的外生殖器炎症
  • 常見症狀:患處為增殖性結節,很快破潰形成潰瘍,上面有黃色乾酪樣污穢物及分泌物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原發性感染
罕見,當外陰皮膚或陰道黏膜有損傷時,如經性交則可將結核分枝桿菌直接感染於外陰或陰道。兒童外陰結核多因父母有結核病而接觸感染。
2.繼發性感染
常繼發於肺結核、腸結核、腹膜結核、腸系膜淋巴結核、還可繼發於骨結核或泌尿系統結核。結核病灶的結核桿菌可通過血行、淋巴系統或鄰近結核病灶直接傳播接種於外陰皮膚黏膜。當內臟有活動性結核、患者對結核菌抵抗力低下時,機體排泄物中的結核桿菌可通過皮膚或黏膜的損傷而感染腔口。有的繼發病灶在原發病灶消失後1~10餘年才被發現,當發現外陰結核時其原發灶多已痊癒。部分病例可能找不到原髮結核病灶。

臨床表現

外陰結核好發於小陰唇或前庭黏膜,發展緩慢。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潰瘍及增生兩型。潰瘍型初起為紅色丘疹,或為一局限性小結節,但很快破潰形成潰瘍,其邊緣軟、薄而不整齊。或呈較硬的橢圓狀潰瘍,潰瘍基面凹凸不平,蒼白色肉芽組織覆蓋著黃色乾酪樣物質。病變可擴散至會陰、尿道及肛門,可形成瘺管,並使陰唇變形。局部淋巴結常腫大,或繼發外陰及下肢淋巴水腫。外陰結核本身不引起疼痛,但摩擦或尿液刺激可誘發劇痛。增生型似外陰象皮病,外陰肥厚腫大,小便困難,性生活不便或性交疼痛。伴有內生殖器結核的患者常有月經失調、不孕、下腹墜痛等症狀。

檢查

1.影像學檢查
(1)胸部X線攝片 應常規作胸片檢查,10%~50%患者有肺結核的表現,必要時作胃腸系統及泌尿系統拍片,以發現其原發灶。
(2)盆腔x線攝片 如發現有盆腔孤立的鈣化灶,提示曾存在盆腔淋巴結核病灶。
(3)超聲、CT或MRI檢查
2.組織病理學檢查
外陰的病灶應作活檢。對疑有生殖器結核的患者還應進行診斷性刮宮,刮出物送病理檢查。如切片中見到結核性病變即可確診,但如無結核性病變而有巨細胞體系存在也不能否認無結核存在,需3個月後再複查,如3次內膜檢查均為陰性,可認為內膜無結核存在。
3.細菌學診斷
將分泌物作結核分枝桿菌培養,找到結核分枝桿菌則可確診,陽性率在50%左右,對於培養陰性者可採用PCR檢測結核分枝桿菌DNA,敏感度高達90%以上。
4.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試驗若為陰性,一般認為未有結核感染;若為陽性,提示體內曾有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若為強陽性,提示目前有活動病灶,但不能明確病變部位。
5.其他
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不高,分類中淋巴細胞增多,活動期紅細胞沉降率增快,且與結核病變活動程度呈正相關等。

診斷

外陰部發生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而身體其他部位有結核者,應疑診為外陰結核,確診主要依靠分泌物塗片找結核桿菌或活組織檢查明確診斷。

治療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應遵循早期、聯合、規律、適量、全程的原則。近年用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及吡嗪醯胺等抗結核藥物聯合治療,取得好的療效。常用方案如下:
(1)預防性治療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應增加營養,增加機體的抵抗力。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而無臨床症狀階段應給予預防性治療,可防止具有明顯臨床症狀的活動性病例出現,又可阻止細菌的傳播。治療方案為異煙肼(INH)每日和維生素B6同時口服,持續服用3~6個月。已證實INH預防流動性結核的有效率為60%~90%。
(2)活動性結核的治療 建議INH,利福平(RFP)兩種藥物共同持續服用9個月。如開始就出現INH耐藥,則加用己胺丁醇(ETH),共用8周或至培養證實細菌對INH、RFP敏感為止。懷疑對INH或RFP耐藥者,加用吡嗪醯胺(PZA)作為開始治療的基本藥物,有時加用ETH(對懷疑耐藥者)。第二階段的治療可用INH和RFP。
2.手術治療
局部保持乾燥、清潔、儘可能避免繼發其他病原體感染;估計病變一次可切除,可在全身抗結核治療的基礎上做局部病灶切除。伴有盆腔結核包塊或宮內膜結核持續存在而抗結核藥治療無效時可開腹手術切除病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