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急性蜂窩織炎

外陰急性蜂窩織炎由皮膚或軟組織損傷引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的瀰漫性化膿性炎,細菌從皮膚破損處侵入也可從局部的化膿性病灶向四周擴散或由淋巴及血行感染所致。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少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可由厭氧性或腐敗性細菌引起。由於炎症腫脹,皮下張力增高,血液循環障礙可引起病變處皮膚化膿壞死。嚴重者可致敗血症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non-inflammatory  exophthalmia
  • 就診科室:眼科
  • 常見發病部位:眼
  • 常見病因:靜脈畸形擴張、腫瘤、內分泌疾病等所致
  • 常見症狀:眼球突出;外傷性:伴眼部疼痛、眼瞼皮下及結膜下出血水腫;內分泌性:伴眼瞼腫脹、上瞼退縮及遲落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外陰急性蜂窩織炎由皮膚或軟組織損傷引起,細菌從皮膚破損處侵入也可從局部的化膿性病灶向四周擴散或由淋巴及血行感染所致。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少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可由厭氧性或腐敗性細菌引起。化學物質刺激(如藥物注射不當)或異物繼發感染也可導致本病。

臨床表現

外陰急性蜂窩織炎特點是初起為局部紅色瀰漫性浸潤性斑塊,境界不清,病變不易局限化,迅速擴散。病變局部紅腫熱劇痛。紅腫處皮膚有堅實感,壓之凹陷,嚴重者表面可發生水皰或因腫脹影響血液循環呈暗紅色缺血性壞死,常有寒戰、發熱、周圍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甚至發生敗血症。之後組織逐漸軟化而出現波動,破潰後流膿而形成潰瘍。經2周左右結痂而愈。慢性蜂窩織炎常呈板樣硬化潮紅、灼熱及色素沉著,疼痛不明顯,可見皮膚呈硬化萎縮改變,類似硬皮病,又稱硬結性蜂窩織炎。如果為病變中央深部的蜂窩織炎,局部紅腫則不明顯,只有局部水腫和深部壓痛,並且疼痛較輕,個別由產氣菌(如大腸埃希桿菌、厭氧桿菌、厭氧鏈球菌等)所引起者,壓迫局部皮下有捻發音,但此時病情較為嚴重,蜂窩組織和筋膜有進行性壞死時膿液有惡臭。

檢查

1.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多。
2.膿液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以利診斷及治療。

診斷

根據病人外陰部局部瀰漫性紅、腫、熱、痛,邊界不清,中心軟化,破潰後流膿等臨床表現即可診斷。

治療

治療原則為消炎、鎮痛、加強支持療法、臥床休息以控制病情。
1.抗菌治療
首選青黴素族類抗生素如青黴素、氨苄西林。對青黴素過敏者選用紅黴素、琥乙紅黴素(利菌沙),疑為厭氧菌感染時,應給予甲硝唑(滅滴靈)。抗菌藥物用量應足夠,以迅速控制感染蔓延。可酌情給予解熱鎮痛藥,如索米痛片(去痛片)、複方乙醯水楊酸(複方阿司匹林)等。
2.加強支持療法
多飲水,補充足量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B1及維生素E等。
3.外用藥物
早期未成膿時可用50%硫酸鎂濕熱敷或敷以50%魚石脂軟膏。
4.切開引流
若藥物不能控制,組織腫脹嚴重,局部張力過高而影響血液循環表麵皮膚變為紫紅色時,則應及早切開減低張力,切除和引流壞死組織,引流切口應足夠大,保證充分引流。考慮有產氣菌感染或因組織緻密、張力較大者,即使膿液不多,也應及早切開進行減壓,以控制感染蔓延。疑有厭氧菌感染者也應早期切開。術後傷口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和濕敷。
5.穿刺吸膿
對膿腔較小而深在者,可用粗針穿刺膿腔,吸淨膿液並以抗生素溶液沖洗膿腔,隔天1次。
6.局部理療
急性蜂窩織炎初起可用紅外線或紫外線照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控制炎症發展,也可減輕局部症狀。

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積極治療小的皮膚感染灶和其他部位感染灶,在注射操作中注意嚴格無菌技術,積極處理開放性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