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總長(total outside length)是2015年公布的計量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總長
- 外文名:total outside length
- 所屬學科:計量學
- 公布時間:2015年
- 屬性:計量學名詞
外總長(total outside length)是2015年公布的計量學名詞。
外總長(total outside length)是2015年公布的計量學名詞。定義臥式金屬罐或鐵路罐車含封頭厚度的兩封頭中心之間的距離。出處《計量學名詞》第一版。1...
《外交總長陸征祥》是2015年1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建國。內容簡介 《外交總長陸征祥(民國外交家叢書)》,本書內容包括: 少年經受磨難 ; 步入外交殿堂 ; 聖彼得堡的外交風雨 ; 異國婚戀 ; 駐荷蘭首任公使 ; 從駐俄公使到民國代表 ; 首任民國外交總長 ; 短命的“超然內閣”總理等。圖書目錄...
名流內閣,指1913年7月31日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任命中國進步黨領袖熊希齡組成的內閣。該內閣於1913年9月11日正式組成,1914年2月12日被袁世凱解散,由孫寶琦內閣取而代之,前後共存在5個月。 內閣名單:熊希齡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外交總長孫寶琦、內務總長朱啟鈐、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冠雄,教育總長汪大燮、...
1910年任外務部左、右丞,出使美國、墨西哥、秘魯、古巴等國。1912年任中華民國唐紹儀內閣交通總長、財政總長。1914年至1921年任駐英全權公使,作為中國代表之一出席巴黎和會。1921年至1929年任駐美全權公使,曾出席華盛頓會議。1929年再任駐英公使。次年出席國際聯盟會議,任中國全權代表兼國聯理事會全權代表。1933年...
次年授外務部左參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為出使英國大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回國。次年由倉場侍郎改任郵傳部左侍郎。宣統二年(1910年),出使日本。民國後,歷任北洋政府參政院參政兼副院長,教育、交通、外交等部總長,均為時短暫。1917年一度暫代國務總理。1922年復署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不及半月去...
形影相對父與子——步入外交殿堂的大門——通向紅地毯的時刻——聖彼德堡寒冷的春日——第一個剪辮的清廷公使——首任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難以釋懷的外蒙交涉——抹不去的污點——波三折的巴黎之行——遁入空門——身受哀榮 顏惠慶 基督徒家庭——從留學生到洋進士——初涉外交舞台——出使歐洲——執掌外交—...
各部設總長1人,其中軍事總長的職權,定為承大元帥之命,掌管本部事務,監督所屬職員並轄各官署,其餘各部總長除此職權外,尚有兩種許可權:對於各省區最高級行政長官執行的本部主管事務有監察指示之責。於主管事務對於各省區最高級行政長官的命令或處分認為違背法令或逾越許可權者得呈由大元帥糾正之。每部設次長1人...
民國四年(1915年)1月,日本大隈重信內閣提出了旨在獨占中國的“二十一條”,袁世凱又起用陸徵祥接替孫寶琦為外交總長。陸徵祥與外交次長曹汝霖一起,同日本公使日置益談判。經過幾個月的交涉,日本於5月7日提出最後通牒,迫使袁世凱於5月9日發表聲明,聲明除第五號五項“容日後協商”外,都加以承認。陸徵祥秉承...
臨時大總統之權責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提出的內閣仿照美國政府制,不設總理,分作九部,由總統提出各部總長、次長,內閣名單如下:陸軍總長:黃興 ,次長:蔣作賓 海軍總長:黃鐘瑛,次長:湯薌銘 司法總長:伍廷芳,次長:呂志伊 財政總長:陳錦濤,次長:王鴻猷 外交總長:王寵惠,次長:魏宸組 內務...
賈德耀內閣成立於1926年3月4日。1926年2月15日,陸軍總長賈德要被任命代理國務總理之職務,併兼任陸軍總長。而後於3月4日,賈德耀內閣成立。民國15年3月20日,辭職獲準。組成內閣僅48天。內閣成員 內務總長 外交總長:胡惟德,兼任關稅特別會議全權大使。司法總長 財政總長 農商總長 交通總長 教育總長 陸軍總長:...
他是中華民國軍政府的外交總長,主持南北議和,達成清廷退位;古稀高齡,衝破效忠君主的精神桎梏,毅然與君主專制制度決裂,投入革命洪流成為孫中山的戰友,為建立和維護民主共和制度而奮鬥。(1)純正“海歸”念故鄉 (2)剃髮剪辮第一人 (3)法律人士稱“五叔”(4)“弱國外交”靠打拚 (5)南北議和縱捭闔 (...
1925年12月26日段祺瑞又公布《修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制》新制共七條,除重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總攬政務,發布命令,統帥海陸軍,對外為國家代表等外,規定由國務 總理和各部總長為國務員,組成國務會議,以國務總理為主席,又定臨時政府的命令和一 切有關國務的文書,統由國務總理和各部總 長全體...
中華民國時期,教育總長蔡元培,北洋總統徐世昌,民族實業家張謇,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書法家譚延闓,外交總長顏惠慶,書法家潘齡皋俱是翰林中人。清末翰林的後代子孫,由於受到父輩祖輩的學術薰陶,成為文學家、教育家的也不在少數。例子有清代首科狀元傅以漸後人、著名教育家傅斯年,翰林呂鳳岐之女、女子教育先驅呂碧城,...
1911年任袁世凱內閣外務部大臣兼幫辦稅務大臣。1912年3月任北京政府稅務處督辦、唐紹儀內閣外交部次長,11月任駐法國公使兼駐西班牙、葡萄牙全權公使。1914年起專任駐法國公使。1920年任駐日本公使。1922年免職回國,改派為毛革改良會會長,又改任外交部太平洋會議善後委員會理事。1926年3月任賈德耀內閣外交部總長兼關稅...
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從事工礦者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2人,最著名的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從事教育者5人,其中大學校長2人(有清華學校首任校長唐國安,天津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次長、公使2人(如梁誠任駐美公使),外交總長1人(梁敦彥曾任外務...
陸徵祥的內閣,有四個部的總長獲得連任,就是決定這份名單以前,袁預定邀請同盟會會員的名單中,除了孫毓筠和沈秉堃外,還有的屬意於胡瑛,曾派熊希齡及總統府秘書曾彝進分別去和孫、沈、胡接觸。袁認為這三個人和周自齊都曾任過都督,於內政皆有經驗,如能入閣,對於軍民分治和內政統一均有幫助。至於內定交通總長...
1926年2月23日,曾宗鑒出任中國駐瑞典公使兼駐挪威公使。3月9日,外交總長沈瑞麟獲準辭職,外交部由曾宗鑒代理部務,將他推向“大沽口事件”的風口浪尖。3月10日,北京公使團公然干涉中國內政,由荷蘭公使代表公使團赴外交部見曾宗鑒,當面提交抗議書,不但要求國民軍在天津航道停止所有戰鬥行為,而且提出對外國船舶不...
(二十五)土方將繼續通過維持“阿塔米拉-伊瑪目那扎爾-阿基納-安德胡伊”鐵路線運營,助力阿富汗發展運輸、過境、通信系統,提升過境客貨運量。該鐵路線旨在將本地區國家進一步接入中國鐵路網。土方希進一步推進總長173公里的“土爾洪吉-赫拉特”鐵路運輸項目建設。(二十六)土方願繼續推進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交通...
顧維鈞在北洋政府時期,以他在國內外的地位和外交總長的身份,在軍閥紛爭中保持超然的中立態度,充當了修約運動的主角,推動中國政府參加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促成了山東問題的最終解決,使國際舞台上有了中國的聲音; [5]抗日戰爭時期,他又以駐美大使的身份,完成了中美新約、中英新約的簽訂,促進了中蘇友好關係的發展,為...
孫寶琦內閣成立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12日,結束於同年7月2日。孫寶琦內閣半年的施政有兩件大事:一是中國和蘇聯建交;二是向德國索賠成功。不過孫寶琦自此至終都與曹錕的親信、財政總長王克敏不和。半年以來,自金佛郎案到德發債票案,雙方爭吵不斷。而曹錕又偏袒王克敏。執政後期,孫寶琦稍遷就王克敏,和他在...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王寵惠出任外交總長。在任期間,妥善解決了泗水事件,一改滿清弱國外交,取得了近代以來少有的外交勝利,在近代中國外交史上有著較為顯著的意義。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公布參議院法後解任,南京政府原總長、次長也悉數引退。為表彰首任內閣人員的開國貢獻,孫中山特命製作“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顧維鈞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也是一個強烈的民族主義者。作為前北洋政府的外交總長,他對出賣中國利益的王正廷-加拉罕協定表示異議,他認為李大釗主張應將外蒙置於蘇俄統治之下之說是失去理智,同時他也認為1927年4月張作霖下令襲擊蘇俄兵營違憲(此次襲擊導致李大釗等人被捕和遇害),並於同年6月宣布辭去外交總長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