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式打擊(英語:Surgical strike)是指以精確火力或特種作戰力量,對某一個特定的要害目標,從遠距離上實施的迅速、突然閃擊作戰行動,通過對目標的徹底摧毀或消滅,以達到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目的。
外科手術式打擊以上世紀初義大利軍事理論家朱里奧·杜黑的《空權論》為基礎,即以“絕對的空中武力投送對敵方發動閃擊戰”;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遠程精確打擊火力發展逐漸成熟後,率先由以色列在1981年6月7日巴比倫行動中得到完整體現;1986年美國對利比亞發動黃金峽谷行動,也是以外科手術式打擊的方式進行,因為這種打擊方式摧毀目標的效果可以達到如同外科手術切除的那樣精確乾淨而被美軍稱為“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
現代外科手術式打擊攻擊手段多樣,並不單單由空軍完成,可以交由航空兵戰略戰術轟炸機、海軍打擊機、長程精確飛彈、特種部隊突襲等,與外科手術式打擊相對的是地毯式轟炸,外科手術式打擊可以避免大規模的地毯式轟炸所造成的大量無辜傷亡及不必要的建物損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科手術式打擊
- 外文名:Surgical strike
- 含義:指以精確火力或特種作戰力量
- 提出者:朱里奧·杜黑
- 別稱:外科手術式打擊
特點
方式
- 第一波打擊敵方重要防空飛彈陣地,地面機動防空火力單位,機場跑道,機場指揮中心,航母,封閉敵方飛機洞庫,徹底消除對飛機的威脅。
- 第二波打擊敵方指揮通信系統,指揮中心,重要數據傳輸電纜光纜線路和樞紐,發電站,能源補給站,建設單位,重要鐵路公路幹線,軍用火車站汽車站,軍事基地,武器隱藏洞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