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瀾城國小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東沽港鎮外瀾城村境內,景色優美,風景秀麗。村內有外瀾城石佛古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瀾城中心國小
- 簡稱:外瀾城國小
基本內容
村內有外瀾城石佛古寺,3月26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東沽港鎮外瀾城村埋葬的16位革命烈士以及在該鎮送留口村埋葬的5位革命烈士,終於從村邊的孤墳堆遷到了位於廊坊烈士陵園的“新家”。這也是今年廊坊市實施革命烈士墓集中管理政策以來,第一批遷入廊坊烈士陵園的散葬烈士墓。外瀾城村是平津戰役(1948-1949)中的後方醫院之一,據村里75歲的陳世伯老先生介紹,這16位革命烈士參加了當年的平津戰役,由於傷勢嚴重,醫療條件不足,最後相繼犧牲在村里,並被村民一一安葬。16個人中,最後一位犧牲的人叫做劉喜娃,是平津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六軍一九七師五九一團的一名普通炮兵,而除此人之外,村民對其餘15人的姓名及籍貫等信息並不知曉。“六十多年來,每到清明時節,附近學校的學生和當地村民都會自發組織進行祭祀。”陳世伯說。
上午八點,隨著鞭炮聲響徹雲霄,遷墓儀式正式開始。所有祭拜的民眾向烈士們集體默哀,作最後告別,現場氣氛莊嚴肅穆,一束束鮮花寄託了人們對先烈的無限哀思。眼看烈士墓要被遷走,村民和學校師生紛紛表示不捨。“這些年來,學校從未間斷過組織學生為革命烈士掃墓,教育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不斷發揚光大,讓他們的精神一代代傳遞下去。這16位革命烈士一直都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現在要把他們遷走,大伙兒心裡很捨不得。"外瀾城國小校長楊國祥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16座長墳頭排列成一橫排,與村民的宅子僅隔10米左右。“這些烈士已經在我們村東住了60多年,但大家從沒有因為與孤墳緊鄰而感到害怕,反而把他們當成了親密無間的鄰居。”外瀾城村村主陳寶康說。
下午三點,21位烈士的遺骨火化後,東沽港鎮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將他們的骨灰盒送入了“新家”——廊坊烈士陵園。據悉,新的廊坊烈士陵園於201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積28014平方米,陵園內肅靜、寬敞,環境清幽。高19.48米的烈士紀念碑下設定了烈士骨灰存放處,21位烈士“入住”後,目前,陵園共有159位革命烈士安息在此。這些烈士均為參加過平津戰役等戰爭而犧牲在廊坊市區域內。新建的烈士陵園將成為廊坊市烈士祭奠的重要場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據安次區民政局優撫科工作人員介紹,安次區是廊坊市革命烈士墓集中管理的試點,共有散葬烈士墓188座,其中東沽港鎮是第一批將散葬烈士墓遷至廊坊烈士陵園的。接下來,安次區將把剩餘的167名散葬烈士墓陸續遷至新陵園,並確保在年底之前完成散墓遷移工作。
上午八點,隨著鞭炮聲響徹雲霄,遷墓儀式正式開始。所有祭拜的民眾向烈士們集體默哀,作最後告別,現場氣氛莊嚴肅穆,一束束鮮花寄託了人們對先烈的無限哀思。眼看烈士墓要被遷走,村民和學校師生紛紛表示不捨。“這些年來,學校從未間斷過組織學生為革命烈士掃墓,教育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不斷發揚光大,讓他們的精神一代代傳遞下去。這16位革命烈士一直都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現在要把他們遷走,大伙兒心裡很捨不得。"外瀾城國小校長楊國祥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16座長墳頭排列成一橫排,與村民的宅子僅隔10米左右。“這些烈士已經在我們村東住了60多年,但大家從沒有因為與孤墳緊鄰而感到害怕,反而把他們當成了親密無間的鄰居。”外瀾城村村主陳寶康說。
下午三點,21位烈士的遺骨火化後,東沽港鎮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將他們的骨灰盒送入了“新家”——廊坊烈士陵園。據悉,新的廊坊烈士陵園於201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積28014平方米,陵園內肅靜、寬敞,環境清幽。高19.48米的烈士紀念碑下設定了烈士骨灰存放處,21位烈士“入住”後,目前,陵園共有159位革命烈士安息在此。這些烈士均為參加過平津戰役等戰爭而犧牲在廊坊市區域內。新建的烈士陵園將成為廊坊市烈士祭奠的重要場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據安次區民政局優撫科工作人員介紹,安次區是廊坊市革命烈士墓集中管理的試點,共有散葬烈士墓188座,其中東沽港鎮是第一批將散葬烈士墓遷至廊坊烈士陵園的。接下來,安次區將把剩餘的167名散葬烈士墓陸續遷至新陵園,並確保在年底之前完成散墓遷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