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移民墾殖區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30年代,外國移民在巴拉圭建立的量殖地。洛佩斯( Carlos Anton ioLopez)執政期間(18441862)奉行逐步改變巴拉圭閉關自守的政策。許多外國人先後以專冢身份被邀請來巴拉圭工作,個人與群體移民相繼開始。根據1854年與法國簽訂的條約,最先在皮科馬約河畔建立了法國移民墾殖地。隨後,巴拉圭政府以更加優惠的條件吸收移民加速土地墾殖。1870-1920年半個世紀裡共建立32塊墾殖地,種植柑枍、香蕉、咖啡、甘蔗和棉花。墾殖地中有的屬於同一國籍移民,其中以德國人和義大利人建立的最多。有的屬於多國籍移民,其中由來自俄國、波蘭、德國、加拿大、美圍和中國東北的門諾教徒( Mennonites,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派別,1905年傳入中國)於20世紀20年代所建立的查科墾殖地較有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